路过武汉(三)·寻找汉正街
长途自驾北京-岳阳之行往返都要经过武汉,此前,我无数次乘坐火车、飞机经过武汉,只能透过舷窗、车窗兴奋地看上几眼长江大桥和滚滚东去的长江,这次终于有机会路过武汉、泊在武汉了。除了驾车驶过长江大桥、登临四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以外、漫步长江边,夜游长江观风景已经是我们十分得意的安排了。再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寻找汉正街”了。因为在我们出发前作路途策划时就已经确定了这个目标。而在我们购买的武汉地图上,已经清楚地找到了汉正街的位置,距离我们要游览的主要景区并不远。

对于汉正街的了解自然来自史书记载、特别是电视剧《汉正街》在全国公映后,这条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商贾街市更是名声大震,能够亲眼见识一下历史留给现实的“遗产”自然是我们迫不及待要找到它的目的。

汉正街是汉口沿河大道以北,并与之平等的一条街道。此处原是沿河的墟市,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形成玉带门、杨家河、武圣庙、石码头、永宁巷等若干个东西向的“正街”。汉正街是汉口历史上最早的中心街道,是万商云集、商品争流之地。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发源于陕西省,由此注入长江,在很早以前,陕西省的商人就乘船顺流而下,将货物贩运于汉正街中转。汉正街最初是由货物集散批发而发展起来的。汉口之名可以说是因陕西商贩而得名,即汉水入长江口。而汉口的繁盛,与汉正街分不开。

汉口老字号中的叶开泰、谦祥益、汪玉霞等均发迹于此街。20世纪初,随着汉口开埠,租界设立与铁路的开通,汉口商业中心逐渐下移至长江岸边。汉正街则演变成小商品市场。1979年,汉正街恢复小商品批发市场,首批摆摊经营的待业青年和社会无业人员100余名,1989年起,汉正街市场销售额突破7亿元,1990年起,国家、个体共同筹资数千万元,兴建与改建数处交易大楼,使汉正街的交通和环境大为改观。

汉正街在20世纪80年代,以廉价的小商品批发为主,针对广大的农村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成为武汉市民日常购物场所,也是华中地区商品批发中心,主要经营日用品、鞋帽、服装、小电器、文具、玩具等。现在已经成为武汉市民和外地人商品交易、旅游购物之地。

然而,当我们找到并行走在汉正街上,所见所闻却有些大失所望。除了破败和狭小的感觉以外,丝毫见不到历史遗存的痕迹,想象中的商贾店铺为一些个体摊贩所代替,主要是小吃、理发等店铺。我们几次怀疑这是不是我们想找的汉正街,路牌和门牌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就是这里。我们在狭窄的巷子里穿行,一种沉重的心情不觉升起:在这样的大都市,还有这么拥挤的民居,狭小且光线昏暗的住房,有的只能斜着放一张桌子,一些老人聚在一起打麻将,孩子们索性在房门外窄窄的巷子里玩耍。我心里不禁感慨:这也是大城市的生活,居住条件简直可以算恶劣了啊!好在,这里的街道虽然狭窄,但依然打扫得十分干净整洁,也许,他们已经很习惯这种环境了?也未可知。看到这些,心里有种异样的沉重……

我们找到当地的派出所打听商贸中心汉正街的位置,当我们到达那里,依然是一种“失望”的感觉。看到的是破败、并不兴旺的小商品集散地。听说还有品牌店、时装店,但举目四望,看不出任何迹象,也许是没有找对地方?不过总的感觉是宣传离现实差得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