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西宁游记
MU2152航班12:40准时到达西宁。西宁号称夏都,但那天的气温却不算低,至少在30度以上,没有感受到期待中凉爽爽的感觉。地接社导游到机场接机后直接送到西宁火车站站前广场,在那儿与全国各地来的散客临时组成一个旅游团。我是报到的最后一人,一辆中型旅游客车上已经坐满了人,有七八十岁的老人,有抱在怀里的孩子,有依偎在一起的小俩口儿,也有满脸矜持一本正经的学生青年才俊。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投过来一个个打量的眼神,就这样开始了当天下午的旅程。 西宁站距塔尔寺约30多公里,汽车沿南川河谷内的公路只用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到了目的地。一下旅游车,还没到塔尔寺大门口呢,就感受到了景区外面的热闹气氛,路两边是鳞次栉比摆卖旅游工艺品的店铺,小吃摊、卖药地摊、甚至抽签算命摊,一个挨着一个。在摊主们投过来的期待的目光中,仿佛真的感觉自己是上帝,走进了中世纪的乡村集市,而不是社会化大生产的21世纪。 远远便可望见高大的重檐翘角景区大门。大门两边赭色墙壁上各有一头浮雕狮子和大象注视着碌碌游人。佛教中的大象是吉祥动物,行为稳健,具大威力;而狮子为百兽之王,狮子吼惊天动地,百兽无不慑服其吼叫声,用在人类社会尤其是宗教领域,那就是话语权了,佛陀生下来即作狮子吼: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进入大门左手是一长溜转经筒。经筒前空荡荡的,也许这儿还不是真正的藏区,也许到这儿来游览的都是俗人,没有看到期待中更多的虔诚转经者。 再往前走右手才是塔尔寺真正的大门,原来我们走进来的只是偏门。说是大门,实际上是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售票处、导游服务处、ATM取款机一应俱全。塔尔寺位于湟中县鲁沙尔镇,据说每年贡献个把亿,当地有个说法,没有塔尔寺,就没有湟中和鲁沙尔的今天。 塔尔寺小金瓦殿周围主体建筑部分。资料介绍塔尔寺总占地面积约600余亩,八朵莲花山周边簇拥。用现代眼光看起来貌似不够雄伟壮观,甚至有些空间局促、布局零乱,但这儿却是藏传佛教真正的圣地,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格鲁教派最为著名的两大寺院之一,6位达赖喇嘛和3位班禅大师曾经驻锡之地,在藏传佛教中有着极具尊荣的地位。 塔尔寺对于藏传佛教最具意义的可能是这儿是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宗喀巴俗名罗桑扎巴,3岁开始学经,16岁去西藏深造,后来改革西藏佛教,创立格鲁教派,成为一代宗师,被誉为“第二佛陀”、文殊菩萨化身、藏传佛教伟大的改革家、显密佛法集大成者。他所创立的格鲁派占据着藏传佛教的统治地位,第一代达赖、第一代班禅都是他的弟子。 塔尔寺前广场上的八宝如意塔,也称“善逝八塔”,是塔尔寺独特的象征建筑物。八宝如意塔建于清乾隆41年(1776),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八大功德而建。查资料,八大功德分别为:初生时步行7步、宣讲四谛要义、平息僧众争论、悟道成正觉、降伏外道、超度众生、战胜魔军、圆寂,真乃非常之殊胜者也。 小金瓦殿,为塔尔寺的护法神殿,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改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殿顶铺设镀金琉璃瓦,因与大金瓦殿相映生辉而名。殿内陈设有各式兵器、动物标本及唐卡等,禁止拍照。 屹立在小金瓦殿外面的时轮塔,建于1942年,为塔尔寺内较为年轻的建筑,为纪念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曲吉尼玛大师在塔尔寺为僧俗大众讲授大灌顶法而建,传当时班禅大师意为在塔尔寺四面建4座塔(后来只建此1座),以永保风调雨顺,四季太平,因此又称为太平塔。 大金瓦殿,位于全寺正中,铜瓦金顶,光灿夺目,为塔尔寺的主殿,也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传宗喀巴大师出生时,其母将胞衣埋在现在的大金瓦寺正中地下,后来这里长出一株菩提树,长有10万片叶子,每片叶子上有狮子吼佛像一尊。宗喀巴去西藏7年成名后,其母与众信徒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在此建塔,取名“莲聚塔”。明万历五年(1577),后人于塔之南侧建弥勒殿,塔尔寺初见雏形,并命名为塔尔寺。万历十年(1582)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来青海,指导当地筹划扩建塔尔寺,此后塔尔寺才逐步扩大成为较大规模。先塔后寺,塔尔寺之名即由此而来。而在前后建造过程中,共用去黄金1300两,白银1万多两。 大金瓦寺入口及回廊。 大金瓦殿前的转经筒。 大金瓦殿前的菩提树,传为宗喀巴大师出生时脐带血滴在此处生成。遍查资料,得知这实际上是一株白旃檀树,学名暴马丁香,为木犀科丁香属落叶乔木,与释迦牟尼顿悟其下的桑科榕属常绿乔木菩提树并非同种同类。菩提树为热带植物,大约在梁武帝年间从印度传入中国,在一些南方寺院种植,生长良好,成为各大寺院佛教圣物。但在西北各寺院种植时却无法成活,于是青海地方的信众便选取树叶相似的当地植物暴马丁香代之,从而形成了青海地方特色的菩提树。 中国植物图库中收藏的暴马丁香,和南京中山植物园拍摄的菩提树。 大金瓦殿内供奉有宗喀巴大师银塔及塑像,为塔尔寺最核心的宗教圣迹,来此朝拜的信众络绎不绝。一直听说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众最为虔诚的朝拜方式,原来磕长头也有不同,第一种是长途朝拜,第二种是短程朝拜,还有眼前的第三种:就地磕长头朝拜。在塔尔寺大金瓦殿前看到了众多就地磕长头朝拜者,铺拜垫于地,五体投地磕长头,累了坐起来休息一会,休息过后继续磕下去,磕头总数要达10万个,中间还不能中断,中断一次,要从头再来。算一下,就算1分钟磕3个,每小时休息10分钟,一天磕16个小时,磕10万头也需要40多天!这该要多大的毅力啊,真是忍不住要想,如果把所消耗的体力和精力用到其他地方去,来世会怎么样呢? 塔尔寺另有三大镇寺之宝,堆绣、壁画和酥油花。堆绣是剪裁各色织物设计成各种图案,精心堆贴成完整画面,然后再用彩线绣制而成一幅幅画面,悬挂于殿堂之中或墙壁之上,据说堆绣艺术现在已经失传。塔尔寺的护法殿、大经堂等处都悬挂有多幅堆绣作品,色彩艳丽,栩栩如生,极富立体感和真实感,的确堪称艺术瑰宝,可惜不准拍照,只能看看。 壁画也就是唐卡,在藏区各寺院均有所见,但塔尔寺的壁画貌似内容更丰富、更粗犷,色彩对比也更强烈。 酥油花是塔尔寺的艺术一绝,其制作采用酥油为原村料,造型而成各种佛像、人物、山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花卉树木等艺术作品。一直以为酥油不过就是一种地方特色食品或食物原料,原来还能派上如此神圣用途。塔尔寺内专门有一座酥油花馆,展示的酥油花色彩多样,花样繁多,高的达到1米多,随着时间推移,有的已经开始熔化局部坍塌,整个陈列室内散漫着浓浓的酥油味道。 塔尔寺除大小金瓦殿、经堂等主要建筑外,还有弥勒殿、九间殿、达赖灵塔殿、释迦殿、依怙殿、印经院及各活佛府邸等,据说大大小小殿堂楼宇总数量达9300余间,可谓鳞次栉比,规模庞大。在建筑风格上,既体现了藏传佛教红白蓝强烈的色彩对比,又兼具明清时代雕梁画栋斗拱飞檐的汉族宫殿建筑艺术特点,是较为典型的汉藏结合的建筑艺术范本。
人们说,朝拜青藏高原避不开藏传佛教,考察藏传佛教避不开达赖班禅,研究达赖班禅避不开宗喀巴,而宗喀巴大师的根则在塔尔寺。尽管这次天路之行是以避暑休闲为目的而去,但在塔尔寺短短大半个下午时间的游览,还是感触良多。回来后粗读宗喀巴大师的代表作《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等经典著作,深为大师一生奉法立道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为其改写西藏宗教史的伟大创举而折服。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开始了对自己命运的追求与探索,形成了凌驾于物质世界之上的令人迷茫的精神领域广袤空间,众多先知先觉大智大贤或魑魅魍魉蛇鬼牛神成为这个无限空间中的或灯塔指引众生向光明之路,或黑洞诱迫众生进无底深渊。善耶恶耶,是耶非耶,可能要到一千年之后才能得到真正的准确答案。“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透过塔尔寺这块佛土上正在艳丽开放的蜀葵再看塔尔寺,眼前世界大放光明。花开是为前生缘,未来的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爱怎么的怎么的吧,管不了那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