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西宁游记
5月4日,一大早起来,往窗外一看,又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心中一动,昨天去了南山望雪山,今天干脆上北山转一转。 西宁北山现在主要有两处景区,最高处的大墩岭的欧式建筑公园和北禅寺景区,今天我只想去看看北禅寺。 西宁北山因岩层迭起,层次分明,好像一座土楼,故有“土楼山”之称。魏明帝五年,有信徒作龛于土楼山断岩之间、藻井绘画、雕墙故壁、建筑寺阁栈道,信徒登山朝拜,盛行一时。 “看九窟十八洞霜露难摧宁寿塔,赞十朝千五百年风烟不老土楼观”正是北山风物与历史的真实写照。 一大早,斗母殿已是香烟缭绕,只听唧唧、喳喳的鸟叫声不断传来,上到二楼,见在斗拱雕梁间几只麻雀欢呼跳跃。 沿陡峭的石梯一路向上,眼前是一座岩层次第排列的岩壁。岩壁皆是发育完好的红色丹霞地貌,抬头仰望,有一架木制长廊如游龙般穿行于头顶,从一个石岩穿出,不过数米又一头扎入洞窟之间消失不见,待你前行几步,却又见木廊自远处另一洞中穿出。头顶上方数个洞窟、楼阁、殿堂等“九窟十八洞”便皆由这游走半空的木制长廊联为一线,其造型和气势当真当得起“中国第二座悬空寺”之称了。 站在土楼观上,放眼望去,素有“夏都”之称的西宁城市建设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思绪万千。 由于“九窟十八洞”建于丹霞地貌上,随着山体崩塌日多,为安全起见,一般不再开放游客进入木制长廊。我也只在1981年整修时进去过一半路程,看见有许多的洞窟及洞窟内的藻井绘画。原想等修复后将剩余的一些也看完,可是来过多次了,再也没有进去过木制长廊。眼看着这独木支山的架势,这个愿望恐怕要遗憾终身了。 下山的路上,还在不时的回头望望那尊露天金刚,如果这尊大佛真的有灵,他对千百年来西宁古城发生的一幕幕作何感想? 提示: 北山寺(又名北禅寺、土楼观)是祁连山支脉的一个小峰峦。北魏旅行家郦道元跆跋涉到西宁,登临土楼山,他的 《水经注》中写道“湟水东流,经土楼南,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余尺,有若削成。”其山中寺观是西宁地区的一大名胜古迹。由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独具一格的风貌,成了人们游览的场所。由北山寺的名称也可看出它的一大特点,那就是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在这里佛、道共处一地。 “宁寿塔”坐落在土楼山的山顶,山顶原有牌坊、三官殿、雷殿等,该塔为六面形五层翘角塔,塔中实心,青砖砌成。 “灵官殿”位于山脚下,修建于明洪武年间,因战火毁烧,重修于1915年。原有山门,东西两边有厢房,房中间有横匾上书“灵官殿”三个大字,清宣统二年西宁各界捐资将灵官殿整修一新。韩能静有两个名徒是圣聪、圣明。葬于土楼山根西侧,当地人叫“和尚坟”。 “露天金刚”位于土楼山中部,东边一尊与西边一尊相连接,两尊露天金刚高三十余米,系两个山崖突出部分,像两尊天神(也叫天王),当地群众叫闪佛,其意是从山中闪出来的。西面的一尊,已被风化,坍塌不辨面目;东面的一尊,仍然完好。本来是山崖被山水冲刷风雨剥蚀,形成奇特的山崖。后来在魏晋南朝时期,人工雕琢成大佛像,人们称为“露天金刚”。 “北山烟雨”,称为西宁八景之一。其由来指北山寺在雨雾中的景色,在朝晖夕照之时,远望山姿塔影、颇为壮观,特别是雨中,薄雾层云,缭绕山腰,恍如一幅丹青水墨画,有时全山隐于云雾中,忽隐忽现,更添一番诗情画意。 交通:由西宁市区前往北山寺很方便,公交10、21、80、107都能直达山脚。从市中心打车前往,也不过六、七元左右。 门票:5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