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西宁游记
早起推窗,发现不知何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心中有点暗暗叫苦,第一天骑车就遇到下雨的天气。下就下吧,又有什么能够阻挡向往远方的脚步呢? 雨来秋色寒。秋雨中的小镇却并没有萧瑟凄冷的感觉,别有一番清明味道。
去镇上的小饭馆吃早餐。铁炉子上烧得滚烫的奶茶是用盐、砖茶和牛奶熬制的,热乎乎的一碗下肚,冰凉的身体立刻温暖无比。还有比脸大的油饼,一元一个足可饱肚。收拾行装,抓紧赶路啦! 当晚与我们同住在党校招待所的还有三位从上海来的小伙子,大伙儿共同租了一辆小货车做后勤车,路途遥远,行李沉重,后勤车的保障是不能少的。西海街头合影。一个个全副武装橙黄橘绿,颜色都很鲜艳呢。 西海镇在车轮后渐渐远去,茫茫的金银滩草原向天边铺展开一片苍黄。天空薄薄的湿云仿佛饱含水份的棉朵,沉重又温柔。在我们入住的海北宾馆门口有一大副金银滩草原的夏景,绿浪丰美羊群雪白,是无边绿翠凭羊牧的草原牧歌之美。而在这秋雨疏萧的九月,黄毯悄然换绿坪,金银滩又是别样的苍茫浩荡之美。在临行前,总有人说这样的季节不是青海湖最美的时刻,不值当去。但自然给了我们四季,就同样给了我们四季之美。春赏百花秋望月,夏浴清风冬听雪,感受美好其实只在于一颗体悟的心。 路上又遇到四个从北京来的骑行者,看到他们驮着不少的行李,恰巧跟我们的行进路线相同,就将他们的行李转移到了后勤车上。队伍又壮大啦! 出发前就在攻略中看到今天沿途的丘陵地带较多,果然,平缓的路段没骑几公里就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上坡。呼吸开始急促,双腿开始发软,被秋雨沁凉的身体也发热起来。环湖的路况非常好,平直洁净直通天际,但这样的道路也会给人带来心里压力。奋力蹬上一个长坡,站在坡顶喘息未定,一个更长更陡的大坡又在前方。这时刻,唯有坚持。 小雨下了两个多小时就渐渐止了。脱去湿重的雨衣,立刻轻松了不少。天晴心更晴。 一群羊挡住了去路。这里是它们的地盘,我们只好恭恭敬敬让路了。在环湖的之后几天中,我们亲眼目睹了作为草原主人的羊群们的沉着稳重。无论大卡车、小轿车如何鸣喇叭,羊们依然不理不顾,大摇大摆地走在公路上,不断撒下星星点点。只有牧羊人尖利的口哨和吆喝,才能让它们小跑起来。跟骑摩托车放羊的牧民聊天,他的这群羊有五百多头,可是一笔不小的流动资产呢。 蹬上一个大坡,笔直的公路尽头一片湛蓝闪耀!湖!看到青海湖了!恰好前方是一个长长的下坡,欢呼着飞驰而下,风声在耳边呼啸而过,张开双臂,我在飞翔!青海湖,我来了! 满山遍野的羊群。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那位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诗人,也是如我们一般策马奔驰在草原上吧,天高远,眼开阔,心飞扬。 青海湖边的玛尼堆。在这比天空还要纯净碧蓝的圣湖边,亲手摆上一块小石,表达深深的敬意。水是生命之源,善利万物而不争。正是这些江流湖泊滋养世间生灵万物,生生不息。 金沙湾。没想到在草场丰美的青海湖畔竟然还有这样一片莽莽黄沙。水位下降、土地沙化、草场退化的生态危机也给这片净土蒙上一层阴影。有资料说,青海湖的水位平均每年下降10厘米。不知道几百年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会不会成为一种传说。 路过一片湖边湿地。云涛翻涌的天空下,蜿蜒的溪流滋润了这一片色彩斑斓。青绿黄赭棕黑,秋意盎然。只有自然之手才能涂抹出如此绚烂的高原秋色吧。 离开金沙湾不远,天边出现一片逶迤透的金黄色,那是草原上很难见到的成片的树林。有了树木,就代表出现了大的聚居地。我们今天中午的目的地——湖东种羊场到了。 一个小小的镇子。土坯垒的矮墙内是覆了红瓦刷了白墙的小平房,并不见人,门前的绳子上挂满红红绿绿迎风飞舞的衣裳。土坯墙头上晒着着黑色的牛粪饼,墙边是大堆的覆了塑料膜的干牛粪饼,那是一个家庭全部煮饭取暖的燃料。墙外总会有几只模样凶猛的纯黑藏骜,在暖阳中懒洋洋地打盹游走。一片秋高日暖的安宁气息。 一排闪动着太阳颜色的白杨树林深引了我们,走进路边的一个牧民寄宿小学。因为放假,学生们都回家了,小学校里安静无人,只有一群正在修建新校舍的藏民正在快乐工作。和泥、搬转、砌墙,阳光下的劳作一定是伴有快乐歌声的,而且在这样美丽得让人心颤的地方! 留下一个影子吧。遭遇这样的美丽是我们生命中的福份。 阳光下的落叶,迸发出生命中最后的绚烂。落叶安宁的微笑,静静散发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恋。 在小镇上吃了碗羊肉烩面片,稍稍修整片刻,又该出发了。我的速度赶不上那些盯着码表比着数字的小伙儿们,索性一个人溜溜达达独自骑行。独行的好处自不待言,没有了匆匆忙忙的赶路心情,适意行,安心坐,眼睛和心灵就会发现更多感动的美景。 之字形湿地。不知道在夏天,是否会有成群的鸟儿飞翔。 湖边麦草垛。青稞炒面的香浓,青稞酒的醇烈,都由这片土地而生。但环湖的生态危机,过度开垦是不是也有责任呢? 给我的车来一张特写。在路边遇到一群自驾车旅行的人们,我在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也在看我。小车子也做为拍照的道具留在那些人们青海湖之行的记忆中。旅途,因为美丽的邂逅而更加动人。 路畔安静吃草的马儿,这里是它们的自由天堂。 在路边看到一头大鹿,吃了一惊,立即跳下车来。草丛中闪出一个人影,呵呵,原来是有人放养的。跟放鹿人聊天,知道这种鹿是马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他有一对雌雄鹿,准备搞繁殖采集鹿茸,是有野生动物驯养证的合法养殖。放鹿人很健谈,说他年轻时去过西安,知道那里有城墙和钟楼。给这头大鹿拍了照,微笑挥手告别放鹿人,继续前进。 黄昏渐渐降临,温度骤然降低。高原的早晚温差很大,太阳一不见了踪影,立刻感觉冷意丛生。奋骑行86公里后,151基地影影绰绰的房舍出现在前方。今天的目的地终于到了!喘息着停下车子,还没来得及欢呼,开后勤车的马师傅迎上来说同伴们又赶往19公里外的江西沟了。因为考虑到明天的路程有122公里,就想趁着体力尚好的第一天多赶一些路。我是彻底泄气了,体力透支,疲惫,寒冷,实在无法想象还要再继续骑行至少一个半小时。在151基地遇到另外两个同伴,他们也不能继续骑车了,我们就坐上了马师傅的后勤车,开往小镇江西沟。这也是我整个环湖的370公里中唯一乘车的一段。 19公里。这段里程开车不用半个小时就可到达,但这些第一次骑车的同伴们,却付出了超体力的代价。在后勤车上看到这些在黄昏冷风中奋力蹬车的同伴们,心中有惭愧,也有深深的感动,能做的只有摇下车窗给他们大声鼓劲加油。 到达江西沟后跟一个小伙儿聊天,他说这19公里感觉都快要死过去了。汗湿的衣服,冷风呼啸,真的太冷了。这个时候支撑他们的,一定不是天边瑰丽的火烧云和湖面奇异的色彩,而是心中顽强的信念,胜利就在前方! 晚上住在小镇江西沟的一个车马小店。住宿条件不好,没有大家期望的热水澡。在小饭馆喝下一晚热热的羊肉汤后就和衣而卧,在高原寒冷的夜晚中沉沉睡去。码表显示第一天骑行105公里,高原给了我们心灵震撼的美景,也给了我们体力不小的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