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瑞士游记

瑞士游记

欧洲游散记之――铁力士山

     出行欧洲之前,旅行社早早地就发来行程表和自费项目表。粗略算了一下,全 部自费项目玩下来,至少得六七千元(当然有些项目因为时间的安排,也不能全部去的),这大概就是现在旅行社欧洲游的报价越来越低的原因之一了。其中,瑞士 的铁力士山和少女峰分别报价75和135欧元(1欧元=10.40元人民币),差不多算是全部自费项目中最贵的了。但是,第一时间我就在铁力士山旁打了个 大大的勾。曾经看到介绍说:少女峰是欧洲最高的山峰,而铁力士山是欧洲最美的山峰。我自然无意要征服某个最高峰,但是领略最美的山峰却很令人向往,于是一 路上心心念念要去铁力士。

 
      一说到瑞士就想到雪山,以前也看过不少瑞士雪山的照片,总是为它心动。在这个季节去雪山,应该更是值得期待。出发前,我就照着去雪山准备行装,特意为此行 购买了羽绒服、棉裤,还抓紧时间为自己织了纯羊毛的厚围巾和帽子。我平时很怕冷,但这些行头在福州可以说是基本上用不着的,不过想着除此还可以留着日后冬 季去北国旅行使用,还是毫不犹豫地置办。
 
      离开法国的第戎小镇,导游的安排是去铁力士山,绝大多数团友都报了名。路程真的很遥远,必须要到中午才能抵达。一路上,由于我头天晚上晕车的很厉害,上车 吃了药就一直昏沉沉地想睡觉,不知觉中就到瑞士境内了。瑞士是个山地国家,它的国土有60%被阿尔卑斯山脉覆盖,另外10%是另一座汝拉山的山脉。我们的 车子一直在爬坡,间或看到一些山顶上有些积雪,团友们开始惊呼,导游笑着说:“要求不要这么低吧”。这句话在欧洲旅行途中他常挂在嘴边,事实确实是我们看 到的景观每每大大超出我们的期待。果真当时在沿途拍的一些照片,后来因为要腾出相机的内存空间都删去了。
 
      天气阴沉着,一路上导游一直电话联系某个餐馆老板,关注着雪山的气候。那边报告:没有太阳,也没有下雪。团友们大都是来自福建、广东的游客,无不期待着下 一场大雪。但我知道,铁力士山是终年积雪,下不下雪都无所谓。我希望太阳赶紧出来,我相信阳光下视野将更广,虽然我并不知道能看到什么。随着更接近雪山, 一路上我们看到不少一掠而过的小车,车顶上载着一个扁柱状的箱子,导游让大家猜那是什么。大家都说不上来,我说是放滑板的,稍微接近答案,原来那是放着滑 雪板的箱子!我回来后上网查了一下,原来瑞士有一家著名的公司专门生产汽车顶架的。欧洲人喜欢户外活动,这样箱架非常适用。
        车在山地转了4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一个叫英格堡的小镇。我们直接去吃饭,去的同样是一家中餐厅。我一直想:在这遥远国度的大山深处里的小小山村,也少不了 中国人,可见国人的生存能力何等之强!餐厅颇有规模,加上漂亮热情的老板娘,感觉很不错。吃饭的时候,大家发现午餐比在法国的旅行餐要好的多,居然还吃到 鱼!大家都很满意,看来我们的适应能力也同样之强。



这里也有中国人开的餐厅,饭菜居然很不错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在英格堡没有逗留,只是在等车的时候我们随意走了走。我们的运气不错,天开始放晴,大雪覆盖下的小镇很美。这里有大量的像是小旅馆的 建筑,还有教堂等。只是大概这里是度假胜地,终难逃现代文明的侵蚀,到处是各种汽车。我走的稍稍远一点,小镇背阳之处显得非常幽静,像个世外桃源,真的好 想在这里多停留几天。当然,这不可能,我只是路人。回来后从资料上看:原来英格堡镇是鼎鼎有名的滑雪者的大本营,每年大约有来自世界各地的80万游客来到 这个地方。除了提供一切和滑雪有关的专业用品以外,小镇最著名的还有样子像铃铛一样的奶酪,称为“修道院奶酪”。从12世纪开始,就有僧人到这里修建教 堂,并且带来美味的奶酪,现在还在修道院加工生产,可供人参观。据说小镇的夜晚非常热闹,酒吧、餐馆生意兴隆,人们在刺激的雪上运动后,充分地享受现代文 明生活。这些,我们自然是无暇问津的。



雪山下的小镇英格堡



小镇也少不了教堂,不知道是不是12世纪的



难逃现代文明的侵蚀



背阳的一面才是它本来的面目,幽静得令人心醉
       因为需要换乘三次缆车上山,全程需要45分钟时间,所以导游在上山前交待了很多遍关于如何乘坐缆车的步骤,包括转车时怎样坐电梯等等。但是还是有了变化, 第一段,本来是先乘坐六个人的吊索缆车上升到1800米。但是我们去的时候由于人太多,却让我们乘上大的厢式缆车(好在回头的时候坐了吊索缆车,感受了更 加不同的味道)。出来后走一段过道,再转换另一部大的空中缆车坐到2450米。然后再按导游说的:上一层楼找到电梯,摁3层,换乘可载80人的大缆车直达 山顶3020米。这段缆车是全世界首创的可以旋转360度的观光缆车,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到阿尔卑斯山脉连绵起伏的群山景观。不过,这个时候,大家的 心情全都一样,早就飞上了山顶。
 
       一走出山顶缆车站,扑面而来的是冰天雪地。站在山巅,不由人心旷神 怡。阳光下,视线很远,眼前的雪山云海,气势非凡。有句话叫山高人为峰,我贪婪地望着远处,深深地吸进那冰凉的新鲜空气,体验着这样的感受。铁力士山的最 高峰是3238米,并不是特别高,但是它由于千年积雪,形成冰川,造就出这样美丽的景色。在连绵的群山的簇拥中,显得雄奇壮美。从山顶往下看,是巨大的滑 雪场,光滑而超长的雪道,非常壮观。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滑雪者,穿着色彩鲜艳的滑雪服,在雪道上飞驰,把千年冰川点缀得充满了生机和动感。



站在这样的地方,不由人心旷神怡



连绵的阿尔卑斯山



壮观的滑雪场
      乘着大家围上前拍照,我独自顺着山道向上攀行。忽见有人坐着橡皮圈从山顶呼啸而下。一个壮硕的黑人男子站在一边,为乘坐者的橡皮圈挂上钩子。我左右看看, 没有发现卖票的地方,想来大概是免费的,于是决定也去玩一玩。尽管已经年至半百了,却总喜欢什么新鲜玩意儿都去试试,尤其是这些年摘下面具做回了自己,原 来骨子里我是一个如此爱玩的人!滑雪、滑沙、滑草都试过,尽管我的平衡机能特别差,两年前在北京密云的滑雪场试着学滑雪时,几乎是从山顶一路滚到山脚,不 过这个滑圈看着好像很轻松。我拖了一个看着颜色特别鲜艳的充气圈交给黑大汉,然后坐了上去,对他示意OK。挂上拉钩,橡皮圈开始慢悠悠地上升了,看来很稳 当,有团友要给我拍照时还顾得上挥挥手。很快我就升到山顶,挂钩自动脱开,滑圈顺着山势急冲而下。那时刻,只觉得风在耳边呼呼地响,真有点腾云驾雾的感 觉。滑圈在雪地上没有规则地急速下降中还左右旋转,风驰电掣很有些刺激,还没来得及多多享受快意,转眼滑圈在尖叫声中就到达山脚。我意犹未尽,又一次坐上 滑圈。这一次根据以前学滑雪的经验,我把身体尽量放平,速度就略略减慢,却也悠哉。从团友给拍的照片上看,真感觉不到当时的疯狂。
       大批团友开始涌上来,我离开滑圈游乐场,就在雪地上随意地行走。晶莹的雪让人总看不够,我一会儿坐着、一会儿侧卧在雪地上玩雪,丢丢雪球,隔着羊皮手套, 手还是冻得通红,一直有亲近不够的感觉。只是集合的时间很快就差不多到了,赶紧到缆车站去转了转。这里有商店和咖啡屋,那不是通常我们在旅游景点看到的那 类低廉商店,里面大多是精品,据说这里有全世界海拔最高的专业名牌手表店。碰到几个团友正购买手表,世界名牌,价格不菲。瑞士手表名扬世界,我有心为儿子 买一块运动表,却不知道什么样的合他的意,时间太匆忙,只好作罢。这里也有中国人在做店员,非常起劲地推销商品,由于容易沟通,很受中国游客欢迎。中国人 果然无处不在,鬼子也真是知人善任。



飘起了一阵雪花,滑雪者纷纷准备返回
       后来我才明白导游再三告诉我们如何乘坐缆车的意思,实在是我们没有太多时间,根据行程安排下午还要赶到琉森游览,否则每一段缆车站都可以出去,欣赏不同高 度上更多不同的风光,他是担心团友走散了。我只是在下山的时候,在每层车站匆匆忙忙拍上一张照片,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和特色。更遗憾的是后来在网上看到介 绍:山顶有一个十几米长的冰洞,里面还有一些冰雕,可惜我们都没能去欣赏。不过,在下山的缆车中,我还是拍到很多很美的照片,有冰湖、半山休息站、雪松 等,让人目不暇接。缆车的速度挺快,有些地方坡度非常陡,缆车从平台冲出,一下子被吊在千米高空,感觉有点惊险。在逼仄的空间里,注意到同车有团友面已失 色。我打岔说:“百年修得同船渡,能这样乘坐在一起,咱们这也真是缘分啊!”在遥远的国度,在这样的高空中,真有这样的感慨。



天不可思议地蓝



大片雪松,可以看到对面的缆车



不多见的美景



半山的休息站



缆车中向外看,有点惊险
         欧洲游一行,浸淫在厚重的历史、宗教、文化、艺术中,心情始终沉甸甸的。而且我如饥似渴,生怕错过什么,精神总在紧张中。瑞士以湖光山色最为著名,铁力士山更是让我们近距离地接触大自然,全身心得到放松。铁力士山不虚此行,是众团友的共识。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