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风车,运河,城市风情

去阿姆斯特丹旅游,最吸引人的是什么?运河风景,风车,郁金香,还有红灯区等。前边介绍了红灯区,现在介绍一下风车, 运河和城市风情。
人们常把荷兰称为“风车之国”。荷兰坐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风带,一年四季盛吹西风。同时它濒临大西洋,又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国家,海陆风长年不息。这就给缺乏水力、动力资源的荷兰,提供了优越的风力资源。荷兰的风车,最早从德国引进。开始时,风车仅用于磨粉之类。到了十六、七世纪,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加工业空前发达,城市建设飞速发展,而风车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荷兰风车,最大的有好几层楼高,风翼长达20米。有的风车,由整块大柞木做成。十八世纪末,荷兰全国的风车约有一万二千架,大的风车可拥有很强的功率。这些风车用来碾谷物、粗盐、烟叶、榨油,压滚毛呢、毛毡、造纸,以及排除沼泽地的积水。正是这些风车不停地吸水、排水,保障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免受沉沦和人为鱼鳖的威胁。二十世纪以来,由于蒸汽机、内燃机、涡轮机的发展,老式风车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因为风车利用的是自然风力,没有污染、耗尽之虞,新式风车在全球成为今日新能源的一种。

目前,荷兰仍保存了许多的老式风车,多半是作为旅游资源和历史纪念。观看荷兰风车最著名的地方,一个是阿姆斯特丹北部远郊的风车村,另一处是鹿特丹附近的小孩堤防。小孩堤防现在是世界文化遗产,在一处河坝上依此排列着十多架古老的风车,是现存风车比较集中的地方,从鹿特丹有 BUS前往。
风车村位于一处河弯,周围有7架风车,其中5架位于风车村。这里除了河边的风车(可入内参观了解工作原理),还有小河游船,民俗展示,木鞋奶酪,田园风光。从阿姆斯特丹中心车站去风车村可以乘火车,20分钟车程,每半小时一趟车。小心,只能乘站站停的慢车。

位于王子运河边的西教堂,不仅是登高俯瞰市区和运河区的首选,还是了解城市发展与历史的好地方。这里只能参加每半小时一班的 guided tour,导游都是学习历史出身(包括艺术史),可以了解许多知识。我是在开门前就到了,10点第一班只有我一个人,正好可以就不懂的问题一对一详细请教。
阿姆斯特丹,其名称源于Amstel dam,这表明了该城市的起源:一个位于阿姆斯特尔河上的水坝,即今水坝广场。12世纪晚期一个小渔村建于此,而后由于贸易的迅猛发展,阿姆斯特丹在荷兰黄金时代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
阿姆斯特丹是在“黄金时代”飞速发展起来的,不是象其他城市,一圈一环的逐步发展。它的几大运河与河边的建筑几乎是同时建成的。实际上,阿姆斯特丹原本就是一个低洼的河滩地区,不适合建房子立城市。但是,历史造就了阿姆斯特丹,硬是在不合适的地方建立起一个大都市。所以,在这里回看到一些“奇特”的风景。
早晨刚来到运河边,迎面就看到一所倾斜的“危房”。不远处又看到一栋,而且一楼还有正在营业的商店。奇怪了,怎么到处都是“危房”?是否地基不稳,象著名的比萨斜塔一样?
在西教堂顶上一番请教,才搞明白,那些倾斜的房子不是危房,而是阿姆斯特丹的特色使然。阿姆斯特丹地处冲积平原,地下都是烂泥,很难打地基的。现在人们看到的房子,都是花了大力气深挖地,重新填充打造的牢靠地基,再建造的房屋。那为什么沿河的房子还会倾斜呢?

在黄金时代,阿姆斯特丹是贸易重地,河边的房子都是货物的储藏加工场所。为了方便货物进出,人们把房屋造成向外倾斜少许角度,从地面/河面可以把货物吊起,直接从窗户进入不同楼层。#12可以看到,今天的房顶仍然保存着以前用的吊钩。这也是当地房子窗户比较大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传说以前是按房门的大小收税,所以人们都做小门大窗。
从18世纪开始,阿姆斯特丹的繁荣开始褪色。荷兰与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打击了处于巅峰的阿姆斯特丹。后来,荷兰被拿破仑率领的法国军队所占领。直到1815年,摆脱法国统治的荷兰与现在的比利时和卢森堡组成荷兰王国,这座城市才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次春天。

之后我们又去了一些地方欣赏了很多美景。哈哈,荷兰真是个不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