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沈阳游记

沈阳游记

寻找前清的踪迹

      到了沈阳,总会想起当年八旗子弟从这里挥师入关,灭了明王朝的那一幕。于是,便去寻找满清前人的踪迹。

      一早,我就去了东陵。此东陵非孙殿英盗挖的那东陵,确切地说,应该称之为福陵,因在沈阳旧城的东北,故俗称东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其皇后之陵,可以说,这是清代第一座皇帝的陵墓。198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月,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既然是世界文化遗产,自然值得一去。

     东陵很清净,游人极少,进得正门,便是一条长长的神道,神道的两侧是郁郁葱葱的松树,据说当年建陵时曾种下3万多株松树,现如今,剩下已不多,但看上去到大都带有些古韵。在秋天早晨已带寒意的习习凉风中,信步走去,清幽透出几分肃穆,几分闲适,到正好合了我喜好独自一人出游的心意。

     和明清以来的许多帝王陵墓一样,神道两边排列着石相生,那些未曾享受过主人生前显赫生活的石马、石虎、石狮,如今却默然地守护着死后的宁静。神道的尽头是108级石阶,称“108蹬”。登上台阶,是一座碑楼。绕到碑楼后面,就可以看到方城,有城门、角楼、大殿,登上城墙,极目望去,到也有几分壮观。方城与陵墓之间还有一个小小的月牙城,因形似月牙而得名。月牙城后面便是努尔哈赤与其皇后的墓。我绕墓走了一圈,很想能寻找到一些什么,却空空如也,只有耳边传来一句:“这里葬的是努尔哈赤的骨灰,因为满族崇尚火化。”到似乎让我感受到了几分人的归于平等。

     东陵尚保留着许多历代清帝前来祭拜所需的建筑,看说明,大都是康熙时所建。走出大门,看了一下表,刚好一个小时。

     离开东陵,便去故宫。沈阳的故宫始建于1625年,到1636年建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清代宫殿群,1961年就被列入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沈阳故宫的布局为东、中、西三部分。从大门入内,过大清门,经崇政殿,登凤凰楼,到清宁宫,为中轴线,值得一看的是清宁宫,这是皇太极和他五个妻子的居所,中间是皇太极和皇后的寝室,两边分别是四个妃子的居所,挨的很紧,而且其中三位是一个姑姑,两个侄女。想来,女人的嫉妒,在皇权之下,也显得那么苍白了。西面的建筑最值得一看的是文溯阁,绿色的两层建筑,在一片大红大黄中,显的很有特色,看来,自古人们就意识到读书需要宁静,读书能给人带来宁静。东面是大政殿,很有些气势,宽大的场地,两边是八旗的公署,透现出来的是当年满族人的强悍与善战。

     沈阳的故宫比不上北京的故宫,大约当初统治的地域还不广,因而皇帝的气派也就远不如后来这样了。不过,故宫的游人很多,也容不得你细细地去品味了。我找了一个清净的角落坐了下来,点了根烟,躲在袅袅的烟雾后面,看着形形色色的游人,不禁又想起了历史。

     当年的满人是强悍的,八旗兵可以横扫中原,兵锋所指,崇祯皇帝只能无奈地自寻短见,终于,建立了大清帝国,成就了一统江山的宏图伟业;胜利后的满人则是野蛮的,扬州屠城、文字狱、满汉分治,在俯首称臣的背后是深埋在心底的仇恨,终于,紫禁城成了百姓观赏的地方;有了权力的满人更是愚蠢的,那长长的辫子让人感到愚昧与可笑,从乾隆到慈嬉,妄自托大的心态沿袭了200年,终于,鸦片战争一声炮响,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使国人受了列强150年的欺凌。中华民族是个多难的民族,而权力者们罪责难逃,其中就有清王朝。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