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沈阳

沈阳人文

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蕴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在漫长的历史中,沈阳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灿烂丰富的民间文化,绘画方面有羽毛画、五谷画、手撕画等;戏曲曲艺方面有关氏皮影、沈阳秧歌、沈阳京剧(唐派)、传统二人转艺术、新民传统二人转、沈阳评剧、沈阳东北大鼓等;民间工艺方面有马家烧麦制作技艺、面人汤技艺、慧英发绣、传统书画装裱、指画绝活、火炕上剪纸、初春枝剪纸、东北古建筑传统彩画、地仗(油饰)技艺、皮具制作工艺等。

沈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由多民族组成的聚居区。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是满族、朝鲜族、回族、锡伯族和蒙古族,所以,少数民族尤其是满族的民间文化便成为沈阳民间文化中的一株奇葩,如满族的剪纸艺术、满族的香荷包、满族的莽式舞、满族庆隆舞、鞑子秧歌、说唱艺术-满族八角鼓、萨满歌等,此外还有满族的婚嫁习俗、服饰习俗等等,也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沈阳民俗文化概览

沈阳秧歌

秧歌是流传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沈阳秧歌属东北大秧歌,分高跷、地秧歌两大类。沈阳人酷爱秧歌,他们舞得热烈、舞得豪放、舞得粗犷,令人振奋。如今早晚或节假日的沈阳街头,不仅常有火爆的老年秧歌队表演,还有精品秧歌表演,如“蹉步秧歌”、“灯官秧歌”、少儿高跷和让人耳目一新的"水袖秧歌"、"举顶高跷"等。每年,沈阳都有举办秧歌节,历时五至七天。大型秧歌比赛是秧歌节的主体项目。

关氏皮影

关氏皮影是沈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布在沈北地区。与辽南复州皮影和辽西凌源皮影相比,沈阳关氏皮影填补了辽北地区皮影艺术的空白。目前,沈北蒲河学校已经被确定为关氏皮影传承基地。皮影戏已作为教材引入课堂。教师关维颖还组织学生成立了一个“荷尖戏社”,表演的第一个皮影戏《过桥》在区中小学春风艺术大赛上获得一等奖。

蔡氏飞车走壁技艺

蔡氏飞车走壁技艺是已故全国著名杂技艺术家蔡少武先生创建的,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木桶飞车走壁和环球飞车走壁绝技,将惊险与技巧相结合,集体育与杂技精华于一体,而蜚声全国,现仍有蔡氏后人传承这一独特技艺。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