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沈阳游记

沈阳游记

沈阳故宫一瞥

4月14日,去沈参加大连旅交会前的几个同业会。下午会方组织参观故宫。其实身为辽宁人,多次在故宫门前走过,竟没有参观过。
  从沈阳北站附近出发,穿过街道和楼群,路过中街兴隆大家庭和刘老根大舞台。导游是辽宁北国的小马,极有口才,擅长调侃。

  这清代开国皇帝的宫殿,就静卧在城市繁华的一隅,显得多少有些落寞不堪。建筑多斑驳,形制格局略显小气。但其做为与北京故宫同等重要的皇家宫殿群,地位不可撼动。凉风中尽显示沧桑。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都曾巡幸到此。想到走过的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北京故宫之大气磅礴,大抵世无可比,就是走马观花,也需半天或一天时间。沈阳故宫毕竟只是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但我们之所以来,无非是看其特色,品那一段历史罢了。至于台北故宫,则只是以珍藏北京故宫迁台文物的博物馆著称了。



  看大政殿,崇政殿,尘封已久,龙椅空空。十王亭位于大政殿两侧,依次排列,东西各五亭,导游说过名字,大多不能记住。又看了几个妃子如庄妃的居住处,皆不可想象的简陋。当年亦应是香衣魅影。满族之特色万字炕、口袋门、烟囱在地上,都可在此看到。看到祭乌鸦的索伦竿,原始古旧。凤凰楼古可登高,位于崇政殿北首,据说是当时盛京城内最高的建筑物,为盛京几景之一,如今已禁止登临。后花园里花木粉红粉白,落花飘飘,疑为新植。有清代文物展览,匆匆看过。


  遥想当年,努尔哈赤、皇太极理政之时,此宫殿亦当宏伟兀立,城外原野开阔,游牧起家的民族开始尝试农耕,与汉民族文化渐相融合,才有了后来一统中国的几百年基业。满清民族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地学习优秀文化为己所用。考究现存的一些东北民俗,已很难说清楚孰满孰汉,辽宁旅游口号中的“满韵清风”,似乎无处寻满族踪迹。譬如土炕,皆东北地区多年传承。令人惊艳的旗袍,并无农村妇女或真正的职业女性穿着,倒是一些中年老妇常穿,或见于时装表演。萨满巫师,就如国宝东北虎般,常囚于人造的风情园中,作秀娱人。


  想象中沈阳故宫,应该更粗砺些,更强悍些。多一些野性的东西。现在的她,晚风斜照中,殿空墙旧,旗杆独立,楼门紧闭,一片萧索。穿着棉衣的工作人员神情漠然,很是无助。几个瓷器展室空荡无人。唯有后花园中的杏花一树,是唯一的亮色了。如果你不是对清朝历史有所了解,或者提前做了些准备,或者特别感兴趣,导游又语焉不详,那么游故宫就不是好玩的事了。
  故宫占地不可谓不大,但似乎被周边城市建筑挤压逼仄于一隅,如处低洼之地,只能一任城市的喧嚣和污浊倾泄了。历史遗迹无论多么重要和宝贵,似乎还要注入现代元素才能得以延续其生命。周边与历史有关的购物店、陈列展以及演艺场之类,可能也不可或缺。故宫似乎少了这些,让人参观完古建筑后出来无处再做流连。于是乎夜生活中的刘老根大舞台以及兴隆大家庭等购物场及其他夜场,就让人们更感兴趣。刘老根的二人转已一票难求,很难否定二人转这种艺术形式的崛起不与东北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
  出故宫,在附近的一家酒店晚餐。夜色朦胧,远处高楼的霓虹开始闪烁。夜行动物开始出没。这曾经华丽过的宫殿,正如这几百年来的时光,一并淹没在夜色之中。笙歌起处,世事如梦。


资料链接:
  沈阳故宫又称后金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皇宫,又称盛京皇宫。清世祖福临在此即位称帝。沈阳故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现存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现已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院。北京、沈阳两座故宫构成了中国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宫建筑群。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的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它以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浓郁的满族特色而迥异于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那金龙蟠柱的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万字炕口袋房的清宁宫,古朴典雅的文朔阁,以及凤凰楼等高台建筑,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绝无仅有;那极富满族情调的“宫高殿低”的建筑风格,更是“别无分号”。这座占地6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始建于1625年(后金天命十年),建成于1636年(清崇德元年)。全部建筑90余所,300余间。
  沈阳老城内的大街呈“井”字形,故宫就设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占地6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114座。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雎宫、衍庆宫、启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整座皇宫楼阁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