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长春游记

长春游记

吊水壶,冰火两重天的体验场

图  双阳山野的初春时节
    今年的气候有些反常,整个冬天大地都被冰雪覆盖得严严实实,仿佛一床巨大而柔软的雪被,湮没了四周的一切,即便进入了春季,天气依然寒冷,小树在料峭的春天中瑟瑟发抖,小鸟也将头紧紧地缩在羽毛中,抵御着咋暖还寒的西北风,偶尔也有几位好心的市民在冰雪稍融的向阳坡上洒上几把小米,算是为饥寒难耐的鸟儿提供一点春寒中的“卡路里”。

图  春天的山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今年的春天气温变化实在太快,仅仅几天的功夫,气温一下上窜到二十七、八度,转瞬之间棉衣变成了短袖,冬日的“雪被”消失得无影无踪,小草儿似憋足了劲,如气吹般一夜之间钻出地面,连野菜花儿也竞相开放。

    忍耐了一冬天煎熬的人们再也抑制不住奔向春天的渴望,齐刷刷地向郊外的原野、山间,向着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奔去,去呼吸春天的气息,去拥抱春天的胸堂,去抒发一下春天的情怀。

图  山间时栈道

    我们一行人开着车,翘首窗外满眼的新绿,向长春的最高峰挺进。

长春最高峰坐落在双阳区山河镇南约5、6公里一个叫双阳吊水壶景区的地方,是一处离城区较近的“绿肺”之地。从长春开车大约1小时20分钟即可到达。

    车入景区,到处是鹅黄嫩绿,叫人兴奋不已,从景区入口到吊水绿壶停车场大约有5公里的路程,号称“十里绿色长廊”,车行其间,只见两侧群峰掩映,绿树生辉,青藤漫绕,翠嶂参天,车行谷底如小舟穿行于波峰浪谷之间,青的是草,绿的是树,黄的是石,黑的土,白的是云,赤橙黄绿青蓝紫,姹紫嫣红艳阳天,大家早已被这春之色陶醉了,纷纷摇下车窗,尽情地呼吸着这富氧的空气。有人实在忍耐不住,向着那翠绿的山野发出了一声声长啸,结果惊飞了树丛中一群野鸟。

   停车整装,每个人分配了一瓶矿泉水,以备登山之需,大队人马即向“关东第一洞”出发。

   吊水壶景区集山、水、林、峰、洞、石于一身,“关东第一洞”就是我们此行要游玩的第一处景点。

溶洞洞口位于半山腰,海拔仅有73米,是一座天然石灰岩溶洞,整座溶洞由龙宫、天宫、通天洞三部分组成。我们一行人兴高采烈地来到了罗汉洞入口。

   洞口不太大,高约2.5米,宽约2米,洞楣上写着“罗汉洞”三个略显粗糙的大字。人刚刚靠近洞口,一股凉气猛地袭来,令人促不及防,打了个寒颤急忙躲开。原来这洞中长年温度在5—6度,与洞外28、29度的气温相差太大,咋一入洞身体还真不适应,难怪从洞中不断地往外冒“白气”呢,那是冷暖空气交替的结果。

    罗汉洞长约300余米,是常见的旱地溶洞,洞两侧伫立着500尊形态各异的罗汉像,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你可以随意在这500尊罗汉像中寻找一座像貌似你自己的,那尊罗汉就是你的护法罗汉。”我们大家看了一遍,竟然谁也没有找到,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塑像实在制造得太过丑陋,没人愿意说“这个罗汉长得相我!”

    穿过罗汉洞就进入了龙宫洞。这里到处遍布着三亿年前形成的各种形状的钟乳石,有石柱、石峰、石笋、石幔,被人们付予了许多好听的名字,有“定海神针”,有 “哪吒闹海”,有“虾兵蟹将”,有“小龙女”等等。大家一时竟忘记了洞中的寒冷,不时地为眼前的景色发出一阵赞叹。

    天宫洞大概是最大的一个洞了,大约有2500平方米。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里的洞厅,顶部有30米高,其中的一侧由于长年的岩体堆积,管理部门在此建筑了一尊弥勒大佛,佛的对面是一片水池,每到夏季便有雨水顺着石壁汩汩而下,仿佛有人在倒水,故而得名“吊水壶”。

图  长春最高峰

    当众人步出溶洞再一次感受到了洞外阳光的灼热,许多人不得不躲到树荫下暂避一时,以使身体慢慢来适应这温度的巨大反差。正当众人议论纷纷时,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附近还有一处比这更加冰火两重天的景点呢,那就是当地的“冰洞”。这不由地勾起了大家的好奇之心,于是决定前往一探奥秘。

    沿着山间的木质栈道,大家首先向山顶发起了冲击,景区的栈道看上去是就地取材建造的,大多采用的是榆木和柞木构筑的,与四周的林木到也相得宜彰,风格一致,只是踩在上面有些令人不放心,生怕一脚下去脚下的台阶会垮掉。

图  状元崖
    一路攀爬,汗珠早已挂上了额头,洞中的寒冷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正当众人气喘嘘嘘的时候,走在前面的人高声叫到“马上到山顶了!”众人为之精神一振,不由地加快了脚步。

山顶上建有一亭,亭中立有一石碑,碑身上刻有“长春第一峰”五个略显纤细的字,细细一看,原来是原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的手笔。

    登高远望,四周群山拥翠,绿树迎风,这远处的村庄星星点点地散落在绿树丛中。春季刚刚耕种的田野还在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偶尔几只不知名的山雀划过天空,唱着一首春之歌飞向那种植着希望的田野,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那么安祥!

    冰洞在山的另一侧,在穿越了一片片松林之后,我们来到了冰洞的入口处。据说这个洞是当地一位叫毛富的村民在干农活时无意中发现的,洞内存有据今5000多年的冰瀑布。

    在正式入洞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恐高症等疾病的人员不能入内!”并给每个人发了一顶安全帽和一副手套,此举一下为此行增添了一丝严肃而凝重的气氛。

图  下到冰洞底部的梯子

    刚一迈入洞口,我们就理解了工作人员为什么满脸凝重地告诫大家注意安全。只见进洞的通道是用大约直径20毫米的螺纹钢焊接成的旋梯,坡度大约有70度。脚下是阴森森的洞穴,朴面而来的寒气更加重了参观者心理上的压力,大家拉开距离,小心翼翼向下试探着前进。好像是为了考验探险者们的意志,越往下走,气温越低,扶梯的坡度也越陡,并且扶梯的钢筋表面还结了许多冰,稍不留神就可能滑下扶梯。好在下来前我们有所准备,每隔一、俩个女生就有一位男生,犹如一个链条中间有一个牢靠的“结”,即可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又可在心理上为大家提供一点安慰。行至半路,一位年纪稍长的同志还是动摇了,决定放弃。在安顿好他之后,众人又在摸索中继续下行,在经过了大约20几分钟的探索后,众人终于到达了洞底。

图  5000年前的冰就是这样的

    这里是一片奇异的世界,在一侧的洞壁上附着一层层如彩色冰淇淋般的冰瀑布,看上去仿佛这里是古老的冰川世界。头顶上还有如钟乳石般的冰柱、冰锤、冰钟乳等等。

    当我们再次紧贴岩壁,攀出洞口时,又再一次感受到了冰火两重天的惬意,甚至有人说这比洗桑拿跳冰水更能令人感受到温度变化带给人的快感。

    路边的野花正在阳光下尽情地开放着,春风在林间传递着阳光的信息,世间的一切都在这“冰”与“火”的考验的下发展着、成长着,冰带给人们的是冷静与思考,而火带给人们的则是激情与希望。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