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福州游记

福州游记

一个城市的背影——三坊七巷

福州是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福州的三坊七巷是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精髓。
去福州一定要去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并非单纯的文物建筑遗迹,而是一个沉淀着城市人文、城市性格的文化符号。
这里是老福州的缩影,是福州历史的博物馆。
白墙瓦屋,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官方宣传)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经过历史沧桑,三坊七巷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淡,昔日的繁荣也已面目全非,荡然无存。
房屋年久失修,杂乱无章,墙上集着厚厚的尘土,残留着些古时的遗迹,却也残破不已,很难再寻找到古代建筑的特点。只能依稀的感觉到当年的规模。凹凸不平的路,白漆脱落的墙,破烂不堪的的巷,有的巷子甚至连巷门也被拆毁了。但是行走巷里坊间,还是依稀能感受到不少古宅之大气,毕竟无数名人雅士曾居于此。官宅人家,文人墨客,多少风流人物!
也许不久后政府投入巨资的修缮能让这里成为一个真正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但是我们不能单纯的把它看作是一个古镇古城或者旅游点。这里是最真实的老福州,是历史的见证地,是这个千年城市的时代背影。值得永远的珍藏。
三坊七巷有着太多的历史太多的沧桑太多的故事,博大到无法简单的述说,博大到要用几十万字的篇幅才能略表达出它的内涵。
在此只好用记流水帐的方式展示出它的轮廓,如同博物馆的指示牌。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
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
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
历史:始建于西晋末年,唐“安史之乱”中原混战,南迁避难而来的各界人士在这里重建家园,一个以士大夫阶层、文人为主要居民的街区由此形成。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风格建筑。
三坊七巷的“坊”与“巷”的意义并没有太大区别,二者甚至是重叠的。
衣锦坊——
旧名通潮巷,宋代陆蕴、陆藻两兄弟衣锦还乡,明朝王益祥当了江东提刑后,为了荣耀乡里,从此改名衣锦坊。
文儒坊——
坊内住下的人物个个以“鸿儒”自居,于是改名为“儒林巷”。宋时,国家最高学府的“校长”——国子监祭酒郑穆在此安居,巷人引为自豪大笔一挥改成了“文儒坊”。
(名人故居)明代的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清代五代世进士陈承裘,近代诗人张衍等。

光禄坊——
是因北宋熙宁元年光禄大夫程师孟到任福州知州而得名的。至今程师孟题词的篆体石刻尚存。
杨桥巷——
因巷子通杨桥而俗名杨桥巷,而真正的大名雅称叫“登俊坊”。在杨桥巷与南后街交叉处有林觉民故居,现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冰心小时侯曾在这里住过。
郎官巷——
宋代筑成小巷之时,有刘涛一家数代世袭郎官一职荣耀乡里,故有此名。
(名人故居)宋代诗人陈烈,清代名人严复。

塔巷——
旧名:修文巷。唐末五代时期,巷内建有育王塔,易名为塔巷。

黄巷——
据今1600多年的晋朝永嘉年间中原战乱,有一黄氏家族落户于次,故有了黄巷名字的由来。巷内历代多住儒林学士人文荟萃,成为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的集居地。
(名人故居)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馥、楹联大师梁章钜、进士陈寿棋、赵新。
安民巷——
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攻占福州时,在此巷口张贴“安民告示”而得名。

宫巷——
宫巷旧名仙居,以巷中有紫极巷得名,是福州保护得最完整的古巷坊。巷内现存明代的建筑6幢,清代的建筑13幢。其中面积在千米以上的深宅大院有10幢之多。福州历代尤以近代名人多居于巷内,
(名人故居)清两江总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之子林聪彝,清海军总长刘冠雄等。

吉庇巷——
吉庇巷俗呼“急避巷”。明代以谐音改巷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庇境安宁之意。

中国近现代的风云人物,如:严复、沈葆桢、林旭、林觉民、陈宝琛、林徽因、谢冰心、庐隐……这些人不仅都是福州籍人士,而且竟然是左邻右舍。他们的生活背景都或多或少映现在三坊七巷。真可以说是人杰地灵。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脉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这里是最真实的福州。
三坊七巷——老福州的历史博物馆。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