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旅游资讯列表 >> 纳西族文化艺术

纳西族文化艺术

本文关键字:文化,艺术,纳西族,介绍

1997年12月3日丽江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3年7月2日三江并流列入《世界遗产名目录》

2003年8月东巴古籍文献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丽江位于云南西北部,东与宁蒗、永胜县毗邻,南与鹤庆、剑川县接壤,西与兰坪维西县相连,北隔金沙江与迪庆州及四川木里县相望,居住着以纳西族为主的汉、白、傈僳、普米、彝、藏、苗等20多个民族。

丽江自然风光秀丽,民族文化灿烂,有终年积雪不化,景观神奇,距赤道最近的现代冰川,海拔5596米的玉龙雪山;三江并流老君山自然生态景区;素有“东方威尼斯”和“高原姑苏”美誉的“小桥流水人家”丽江古城;号称“长江第一湾”的石鼓,集“雄、奇、险、秀”一体的举世闻名的虎跳峡以及被誉为“东方女儿国”的泸沽湖。

纳西族,古称“么些”,属由北向南迁移的氐羌族群,现有人口约29万人,分东、西两个方言区,四个支系,分布在滇、川、藏三省交汇处,云南丽江市(今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为主要聚居区。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纳西族信仰东巴教和藏传佛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与民族交往中,创造了自己灿烂的历史文化。被称为“活着的象形文字”的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象形文字。东巴教系纳西族原始宗教,以信仰多神,自然之神灵和祖先神灵。并深受笨、佛、道三教深刻影响为基本特征。约产生于公元十一世纪以前。其祭司叫“东巴”,意译为智者,这些“智者”知识渊博,具备天文、地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医药、礼仪、习俗等知识。

《东巴经》就是用东巴文书写的,除去宗教方面以外,有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医药、畜牧、家庭形态、饮食生活、民族关系、风土人情等内容,是了解认识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东巴文属象形文字类型,有较浓厚的图画文字特点,以一字象一物,或一事,或一意,用简单笔划把事、物、意的轮廓表达出来,用这种象形字书写的句子有的极象一幅图画,它只是起到一种提示的作用,无固定的读法,所以即使会说纳西语,又认得一个一个象形字,但仍不能读懂经文。只有从小从师学习的东巴教徒才能看着经文,口诵句子,这种文字已有约一千年的历史。《东巴经》是纳西族的宗教经书,数量达两万多卷,其历史可追溯到唐代,是古代纳西族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对研究纳西族的文化、历史、宗教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东巴经》是纳西族古代文化的结晶。著名的《创世纪》描写了纳西族先人开天辟地、与大自然搏斗的经过,它是一部歌颂劳动、反映男女忠贞爱情的长篇史诗。而长达15米的《神路图》堪称稀世瑰宝。用象形文字写成的《东巴舞谱》是罕见的艺术珍品,她是我国最古老的舞谱之一,舞谱详细记录了60多个舞蹈的跳法,是国内少数民族古文字迄今仅见的舞蹈专著。东巴舞蹈来源于古代纳西族先民的社会生活,不少舞蹈动作都是模拟各种动物动作形象的舞蹈语汇。是古代狩猎和游牧生活的一定反映。

纳西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歌舞在其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优美动听的民歌俯拾皆是,民族舞蹈独具特色,民间器乐曲各有风韵。如代表性的歌有《谷凄》、《窝热热》、《窝猛达》、《栽秧调》、《嫁女调》、《月亮姆》等、代表性的舞蹈有《东巴舞》,《勒巴舞》等以及器乐曲《古乐》、《葫芦笙调》、《比哩调》、《口弦调》等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纳西族古典音乐舞蹈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而歌、舞、乐往往是经常结合在一起。

驰名中外的“纳西古乐”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被誉为“最古老的交响乐”《白沙细乐》。“白沙细乐”纳西语称“伯时细哩”,是纳西族一部大型古典音乐套曲。乐曲所表现出的生离死别,怀恋缱绻的感情,过去常用于民间的丧事活动中,以乐器演奏为主并伴有歌、舞。现存乐曲有《笃》、《一封书》、《三思洁》、《阿丽哩金盘》等八个乐章。 由于《白沙细乐》演奏难度较大,曲调不易掌握。因此,在民间乐队中能演奏的艺人为数不多。

二、“丽江洞经音乐”是昔日道教仪式所作的礼乐活动,因主要用于谈演道教经典《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而得名。据传于明嘉靖年间传入丽江,沿袭流传至今。曲调古朴、典雅、分经腔,曲牌,打击乐三个部分。由于洞经音乐的宗教性,丽江地理的封闭性及纳西族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崇敬心理,加之有古老的工尺谱作为传承媒介,虽经400多年时盛时衰的流传,其音乐传入时的旋律、风韵变异甚微。,现存《浪淘沙》、《山坡羊》、《水龙吟》、《八卦》等27首词曲牌音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