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旅游资讯列表 >> 长白山民俗十六怪

长白山民俗十六怪

本文关键字:民俗,长白山,十六怪

长白山区的冬季,每到早晨起床后,人们便看到玻璃窗上结满了霜,即冰花(又称霜花、窗花)。冰花组成的图案非常好看,奇怪的是,这些图案基本上都类似南方或热带雨林植物模样,如芭蕉树、香蕉树、椰子树等等,总之,没有一种是东北当地的树木。

笔者曾天真地想:如果南方和热带地区也有窗户冰花图案,会不会是北方的植物呢?只可惜南方和热带地区冬季不会结冰,玻璃窗上从不上霜。那里的人也就欣赏不到冰花的美丽。

由于冰花的独特和美丽,就诞生了以冰花为题材的童话。如《冰花奇遇记》、《神奇的冰花儿》等等。长篇 童话《鸳鸯孩儿》曾有一章“玻璃窗冰花世界”,具有一定代表性,也很有意思,故事的梗概是:主人公鸳鸯孩儿银哥和铜妹兄妹俩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出生人死毫不畏惧,他们俩有许多好朋友,如“七色羽鸭狐”(狐头鸭身,长有七种颜色的羽毛,可以隐身);还有“十字蛇”(四条不同颜色的蛇,尾巴总对在一起,呈十字形)等等。有一天,鸳鸯孩兄妹要离开七色羽鸭狐远行,七色羽鸭狐便动情地唱了一首歌:

只要你们微微一笑,我的愁苦便云散烟消。只要你们微微一笑,我就没有什么不好。不论你们走到哪里, 我愿陪伴到天荒地老。我愿你们永远微笑,抛弃心中一切烦恼。只要你们微微一笑,我也就陶醉了......。

鸳鸯孩儿兄妹离开七色羽鸭狐,来到长白山岳桦林中一座大玻璃房内,玻璃窗上的冰花显现出热带森林的风光、大海的波涛......。鸳鸯孩儿银哥沉浸在美丽的冰花世界中。忽然,他在冰花中看见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看到了自家小院儿和日夜思念的爸爸。银哥情不自禁地扑到玻璃窗上,居然进入冰花之中。他踏着冰雪,在银白色的热带丛林中穿行,一路上全是陌生的异域风光。鸳鸯孩儿银哥不觉得累,只觉得新奇,他有一个信念,就是找到自己的爸爸......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来到家乡,看见了日思夜想的父亲......,可是,太阳升高了,玻璃上的冰花要融化了,银哥预感到不好,急忙告别爸爸,迅速返回,在冰花融化之前,从玻璃窗上跳下来,完成一次奇妙的冰花之旅......

童话虽然是虚构,是作家的想象,但也是源自生活。生活中的美丽和神奇,是创作童话的源泉。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神奇而美妙的。但为什么总是显现南方和热带植物风光,却令人费解。会不会有一天,冰花会显示外星人的图象呢?这便是大自然的奥秘。

石头磨出裤子来

火山爆发时的多次喷发,使长白山改变了模样,既有“高峡出平湖”的一池天水;又有“群峰环天池”的十六座山峰;既有“十里不同天”的四个垂直景观带,又有“白雪落龙潭”的长白瀑布......原本坚硬的岩石被火山岩浆燃烧得千疮百孔,裸露或漂流或埋藏在植被中。被燃烧的最严重的石头变成了火山灰、火山渣, 岩浆凝固后变成了浮石,一般都有足球和菜碗那么大,最大的浮石每块约半立方米。这种石头形大体轻, 外表呈灰白色,有着多层石孔,似乎在倾诉它经历了多少历史沧桑。由于非常轻,所以能顺江河漂流而下, 又叫江沫石。对这种石头的认识和利用,也是随着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一样逐步加深的。

一是可以用来磨刀除锈。在最初时人们发现它体轻质软,便拣回来磨除菜刀上的红锈。在长白山区的住户过去几乎家家的厨房里都备有这种石头。

二是可以用来除脚垢。过去的浴池都是大塘子,几十人泡在一个水池里,在水池边便有许多浮石。人们浸泡透了以后,拣一块石头来磨脚,将脚上的厚茧和老垢一点点磨去。这种石头又软又涩,既能去灰又不伤皮肉。在西安骊山下当年杨贵妃洗浴的华清池中,有一个石臼式的小石坑,有人猜这是放肥皂的地方,有人说是杨贵妃当年洗澡时用来小便的地下暗孔。其实这是贵美人用来磨脚修脚的石头,把脚放进石坑里来回磨,既解痒又去垢(美人也有垢)。可惜皇城的贵族们尚不知道长白山里还有一种比这更好的消闲之物哩。

三是可以用来做盆景。大大小小的浮石经过简单的组合造型,便成了独具风姿的室内盆景,既典雅,又奇特。有的单位部门专门派车从山中整车运回浮石, 在院子中间塑造石林喷池,也别有情趣。

四是可以用做建筑材料。这种浮石体形轻,保温性能好,用来做空心砖或隔离板、装饰板等,有很好的保温和隔音及防火作用。并可制成耐火砖来砌锅炉。

五是可以用来磨裤子。现在服装市场风风朦朦的牛仔系列和水洗服大概都离不开浮石水洗这道工序。本来好好的衣服干嘛非要先磨洗一番,变得像旧衣服一样?为什么要用石头来磨洗,不知是谁发明了这种怪物。原来这种牛仔布料非常硬,在膝盖及臀部等地方磨后变软更有风姿。于是,长白山的浮石这一宝物得以充分利用,成汽车、整火车地外送。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有关工厂应用了浮石,甚至外国的企业也到长白山来进口浮石,据说也用来磨洗裤子。

树洞冒出青烟来

早年间的长白山人居住非常分散,东山一户,西坡两家,两座山对面便能望见,鸡叫狗咬,人语喧哗,但要遇到一起,可就费劲了,就要下岭爬坡,中间还要趟过一条江,真正是“鸡犬相同,人难见面”。再后来便逐渐形成了小村落,小村屯,二、三十户人家就是一个屯子,大部分都是本家族的,“扯着骨头连着筋”,屯子和屯子之间相距也比较远,都被冒烟起的大森林所遮掩。屯子里的住房大都采用长白山的优质树木来建房,“霸王圈”,“头顶锅”,“筒子房”等结构是绝大部分。也就是把树木伐下来后用木头垛起来,连房盖都用木板劈成片当瓦苦,房子既结实又保暖,夏天晒不透还遮荫。

从山外来长白山深山里的人,远远地看见屯子里冒烟,都觉得奇怪,怎么家家房子边上长着一棵大树,大树里面冒出缕缕炊烟来?尤其是冬天的景色更奇怪,大树上面挂满了白霜,里面冒出来的烟也是白色的,飘飘渺渺,烟雾腾腾,笼罩着整个村屯。到了近前才看明白,原来是家家都用大树筒子做烟筒,把树筒子立在房子根上,下边凿上洞,与屋里炕洞相连接。在长白山里虽然木材有的是,但要找一个好烟筒还挺费劲呢。首先要选硬木的,桦、榨树,曲柳,榆木之类的,要选直溜的,不能有弯节。再就是树筒里面的空间大小,一般是站干,即大树树心开始腐烂,用碎木材和豆秸点燃一点点往里熏,一边熏一边敲,直到将这个圆筒做出来。农村做拉柴禾的爬犁也是这个办法,先把新伐下来的榨木、扭劲子、桦木等放在豆秸里点燃了闷, 到一定程度弯出弯形后别在大树下或碾子下,过几天木头干了爬犁辕子也就弯成了。

有人担心用木头做烟筒不安全,如果火烧大了还不得把烟筒也一块给烧着了才怪呢。其实不用担心,树筒里面已经熏黑了,而且非常坚硬,就像涂了一层防火漆,别说冬天,就是三伏天烀猪头家中办喜事,把炕头烧得滋滋热,倒盆水都能开,可这外面的烟筒保 证没事。在寒冷的冬天,这烟筒跟还是小猪崽或看家狗的热炕头,它们趴在烟筒脖上,下面热乎乎的,真是个好被窝哩。

狼学人哭骗小孩

长白山是野生动物的世界,在这里繁衍生长着上百种的野生动物,有的甚至是国家和世界濒临灭绝的稀有观赏动物。有人推算从卫星航拍的照片中只看到两只东北虎,其实这两只是暴露在树木稀少的地面上的,那躲在草丛中和石缝中的能拍到吗?还有人说“鸳鸯地里戏鸳鸯”这一风景虽好,可却不曾看见野鸳鸯,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当年这里草肥水足,当然是鸳鸯栖息地,而现在公路从这里穿过,鸳鸯还不徙迁难道要等待被活捉吗?长白山里的野生动物不仅品种众多,而且数量很大,经常有成群结队的动物聚合玩耍,野猪一过就是好几头,梅花鹿群至少有十几只。鹿群过处,形态各异,就像是一幅绝妙的鹿鸣图。黑熊喜欢独行,但有时也经常是刚过去一头,后边又来一头。在长白山峡谷的沟谷上,动物的粪便到处都是,有时还能见到刚便后还冒着热气的兽粪呢!

在这些动物群中,大概人们最不喜欢的就是狼了。狼经常学人哭泣的声音,大概不为一般人所知。

那是在一九八一年夏季,长白山的一个屯子边上,一名乡镇干部下乡从此地路过。当时正在铲二遍地,山里的野草非常高。天快黑了,模模糊糊的,这名干部听到不远处有哭泣声,便站下来观望,这里是一片坟莹地,有十多座墓冢。长白山区的埋葬方法基本上是土葬,也就是人死后装进木材做的棺材,所以坟堆比较大。哭泣的声音正是从这里坟墓中传来的。再细一听,不是一个人在哭,而是有好几个人,哭得悲悲切切,非常伤心。是谁家死了人?

这名干部常年在这个村子包点,回到县里开会才几天,这次回来刚走到村子边,所以直犯嘀咕,不知谁家死了人,便顺着哭声往前走,快到坟基群时,哭声没有了。这可怪了,难道活见鬼了?于是就朝村子里走去。走了不远,哭声又传来了,这回哭得更悲哀。到了村里一打听,这几天根本没死人,但为什么又听到那哭声呢?老村长一听乐了,解释说这是野狼学人哭呢!狼学人哭,学得非常像,主要是欺骗村边的小孩上当。小孩儿听哭声一过去,便会被狼吃掉。原来如此啊!

蛰麻咬人不自在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凶猛刁恶的野兽咬人伤人,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可野草也能咬人伤人,或许是天方夜谭吧。在长白山大森林里还真的就有这么一种咬人伤人的草,你相信吗?

长白山随着海拔、气候、土壤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植物的组成和分布与平原或一般山地显著不同,从低海拔的山下到高海拔的山顶呈现出明显地、有规律地垂直分布的自然景观特征。长白山火山锥体从熔岩高原上拔地而起,相对高度达2,000米。当山下已是春 暖花开、到处春意盎然时节,长白山顶却是冰天雪地。这种明显的立体气候差异,使植物分布具有垂直地带性,自下而上分为四个大的垂直景观带。

长自山的野生植物群系,分为珍稀植物,材用植物,药用植物,食用植物,蜜源植物,饮料植物,香料植物,观赏类植物等八大种类,多达2,000种,是一个庞大的植物世界,可谓奇花异木,瑞香奇草。在林荫下的 草丛中,隐藏着许多珍奇植物。那多年难得一出土露 脸的野山参,那寄生在水冬瓜根系上的不老草,那随风摇曳,发出奇香的月见草,那成为饮品原料之王的笃斯越桔,那可做观赏的万年松、高山偃松等等。

有一种咬人的草叫蛰麻子,浑身上下长满倒戗刺,用手一捋,小刺全刺进肉里,一时半会儿挑不出来,犹如被咬了一口。这种被咬的感觉,就像蜂子蜇似的,痛痒难忍。蜇麻子棵高叶大,很引人注意,经常采下来玩耍或用来包东西,它的刺全都隐蔽在叶的背面,很容易使人上当。许多年以前,从山东逃荒闯关东的人进山挖参,肚子一疼蹲在草裸里解手,然后顺手捋几片草叶揩腚,这一擦不要紧,屁股上立刻刺出几道血印子,小毛毛刺全都刺进了肉里。吓得解手人一边提裤子,一边喊:关东山真厉害,草还咬人!

按一般常理,山外人进山,都小心翼翼,主要是防止碰上野兽或是不小心掉进山涧里。负责带队的导游员经常告诫游人:不要用手乱碰草,小心叫草咬着!有些胆大的暗自好笑,草还能咬人?偏要随意用手乱摸乱碰,结果真的被蜇着了,这才知道长白山的厉害,连草都咬人!

野鸡飞进饭锅来

野鸡即雉鸡,又称山鸡、环颈雉。雄雉很美丽,尤其是长长的尾羽,光艳迷人,许多人家将雄雉尾摆放到室内,权当工艺品。雉鸡的肉、卵都是野味儿中的上品。

所以,雉鸡多少年来都是人们猎捕的对象。长白山区的人,都了解“野鸡飞进饭锅里”这一趣事。这种现象不是人们的夸张之说,也不是偶发事件。过去长白山雉鸡特别多,飞起来遮天蔽日,落下去踏草盖绿。所以野鸡误闯进人们的屋子里的事常常发生,不足为怪。但对山外人来说,就是天大的奇闻了。

关于野鸡的趣闻有很多。例如在冬季,人们发现野鸡以后,马上将棉帽子摘下扔到空中,野鸡发现后,立时落下钻进雪地中,只有尾巴暴露在雪地之外。人们走上前,轻而易举地就将它捉到。于是人们都说野鸡傻,顾头不顾腚。雉鸡为何如此,是因为它聪明过分,误将棉帽子当成鹰了,钻进雪地里,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其实野鸡并不傻,甚至很聪明,可以欺骗狐狸。

狐狸爱吃雉鸡的蛋,每当雉鸡产卵期间,狐狸便出动了,到处搜寻野鸡蛋。这时雄雉鸡在产卵的雌雉鸡附近站岗放哨,如果发现狐狸,雄雉鸡立刻假装受伤的模样,耷拉着翅膀,跌跌撞撞往前跑。狐狸见状,心中窃喜,急忙去追雄雉。雄雉鸡见狐狸追上来,马上往前飞一小段路再落下来,引逗狐狸追赶。狐狸不知是计,继续往前追。眼看要抓住野鸡了,雄野鸡再往前飞一段......。就这样飞飞停停,直到把狐狸引离产卵的雌野鸡很远了,雄雉鸡才腾空而起,绕了一个大圈,再返回去给雌雉鸡站岗放哨。这时狐狸才知上当,但为时已晚。雌雉产完卵后,往往用树叶或土覆盖,有时狐狸能扒出土中的雉鸡蛋。野鸡还有办法对付狐狸。在雉鸡卵附近堆起一个个小土包,土包中埋着它们的粪便。狐狸如果寻来,以为土包中埋着雉卵,结果扒出来臭粪,便自认倒楣,忿忿而去。

“野鸡飞进饭锅里”的现象也已成为过去。野生的雉鸡越来越少。几十年来,人们只知道乱捕滥猎雉鸡,不重视保护,出现了生态失衡的恶果。自从吉林省人大通过五年禁猎和无限期禁猎的法律以后,野生动物数量有所增加,雉鸡数量也明显回升。一些农民还发展了人工饲养雉鸡的项目,既增加了收入,又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还减少了人们对野生雉鸡的捕杀,对保护这一物种起到积极作用。

大自然任何一种动物和植物,都是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它们在一种完整的食物链、生物链中生存。任何一种动物和植物灭绝,都会影响到生态平衡。所以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刻不容缓,人人有责。

我们盼望“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的现象能够重现。

喇蛄做出豆腐来

说起“豆腐”二字,人们并不陌生,大人小孩都知道。这种用黄豆做出的豆腐,既鲜嫩,又可口,营养价值又高,上可摆到高级宴席,下可进入寻常百姓之家而且百吃不厌。用豆腐做出的菜肴多达上百种,可设“豆腐全席”。什么“麻辣豆腐”、“家常豆腐”、“沙锅豆腐”,什么“四喜豆腐”、“南煎豆腐”;又有“豆腐脑,“豆腐泡”、“豆腐卷”、“豆腐干”;还有“小豆腐”、“卤豆腐”,更有那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做豆腐菜肴的最大特点,就是豆腐不怕炖,时间越长越鲜嫩“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真可谓是“卤水点豆腐 一物降一物”。

在“豆腐”这个庞大的家庭中,要说起“蝲蛄豆腐来,可能就不大有人知道或很少了解了。这种名肴,原料却不是植物大豆制成的,而是江河中一种叫蝲蛄的很小的动物。有人不信:动物怎么可能做出“豆腐”来呢?这可真是长白山的又一怪事。

在长白山下的松花江和这条江的各个河岔子里,有一种叫“蝲蛄”的虾,亦称“石蟹”和“长白山龙虾”。外形像海里的龙虾,尾巴很长。这种蝲蛄是山里人爱吃的水产品,可以做出许多菜肴。摆上一桌龙虾宴,就像是一幅精美的图画,又好吃又好看, 可与长白山人参宴媲美哩。

“蝲蛄豆腐”,这可是城里人烹不出做不出的菜。先用水将蝲蛄洗净,然后揭盖去皮,放进石磨,磨出汁来后,用沙布过滤去渣,将原汁倒进滚开的锅里,蝲蛄汁立刻变成了脑儿,一朵一朵的,鲜红的是蝲蛄肉,金黄的是蝲蛄黄,翠绿的是韭菜末。可谓异彩奇花,鲜嫩可口,令人赞叹不止。能做出这美味佳看的一定是高级美食家,岂不知,这种美食家在长白山里到处都是,几乎家家都会做。

更有趣的是,日本一名客商来长白山旅游,中途安排在一农家餐馆进餐,端上“蝲蛄豆腐”以后,他用匙在里边搅了半天也不喝,然后放下匙问:这里面怎么没有豆腐啊?原来他是寻找大豆做的豆腐呢!一句话使大家捧腹大笑。经过翻译解释半天,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面知识性还挺强,集吃与乐趣一起,成了一种长白山文化呢。在“中国长白山抚松人参节”确定的 “长白山山珍宴”的菜谱中,博杰先生“钦定”,把这道 “蝲蛄豆腐”列进了十大名菜之列哩!

棒打狍子挺随便

狍子是鹿科动物,在长白山区可谓家喻户晓的动物。它的身型比梅花鹿略小,前肢短,后肢长,耳朵、眼睛较大,脖子稍长,尾巴很短,夏季毛色栗红,冬季毛色棕褐,屁股白色。雄狍有角。主食青草、野果和蘑菇等。性格温了顷,善奔跑,外号“傻狍子”,是老虎的捕食对象,更是人类猎捕的动物之一。狍子肉味鲜美,毛皮有防潮保暖功能,本身又无自卫能力,所以狍子成为“悲剧性”动物。

多少年来,长白山区流传一句话:“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这是长白山人都知道的三种奇怪现象。

其实说怪也不怪,因为长白山被当年清朝政府封禁二百年,原始森林和森林中的动物得到保护,到中华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初期,长白山区的动物种类还很多,狍子也不太怕人,所以不论是猎人还是其他人,发现狍子在身边走过,随手捡起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它打倒。

人们对付狍子的办法很多,下套子、挖陷阱、用枪打和用狗撵。狗撵狍子是长白山猎。人最常用的办法。但平时不行,平时狗没有狍子跑得快,只有在特殊的气候条件下才行。

上个世纪50年代狍子还很多,狍子跑到村子里是经常事。曾经有一件关于狍子的真事挺有趣儿:一年冬季,有位林业工人在结冰的河上行走,忽然发现一只狍子在前面不远处冰面上趴着。他如获至宝,迅速冲上前,狍子慌忙站起身逃跑,但冰面太滑,狍子跑不快,这位林业工人几步蹿到狍子跟前,将它摁倒在冰河上面。这位工人灵机一动,想出一个主意,将裤腰带解下来,套在狍子的脖子上,然后左手抓紧裤腰——免得掉裤子,右手牵着狍子——像牵牛似的,往回走。狍子乖乖地跟在他身后,一点儿挣扎反抗的迹象也没有。他非常高兴,心里盘算着狍子牵回家如何吃。当离开冰河走上岸边的林间小路时,狍子突然一甩头,从那人手中挣脱出来“嗖”地一下蹿出十几米远,等那人回过神来,狍子早没影了!

这位林业工人别提有多懊恼了,煮熟的鸭子飞了,怎能不窝囊!等静下心来往回走,才发觉自己心爱的皮腰带已被狍子带走了......后来,这位林业工人捉狍子不成反失皮带的事就成了当地山里人口耳相传的笑话。

由于前些年人们缺乏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致使狍子的数量急剧减少,“棒打狍子”的现象已成为历史。

近些年,我国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长白山又被列为国家的自然保护区,非法狩猎现象已不多见,野生.动物数量又有所回升。只要人们有了自觉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意识,相信不远的将来,还会出现“棒打狍子”的现象。不过那时不是真打狍子,而是人与狍子和平共处了。

瓢伸河里舀鱼玩

如果您看了前篇文章《棒打狍子挺随便》,一定知道了“棒打狍子瓢舀鱼”之说。也有“棒打獐子瓢舀鱼”的说法。獐子亦属鹿科动物,但比鹿小,背部黄褐色,腹部白色,头不长角。过去长白山区獐子很多,现在已经十分罕见。“瓢舀鱼”这种情况在长白山区也存在许多年。

50年前或更早以前,长白山当地少数民族和关外来的流民,大多在依山傍水之处盖房建屯。房子是简易房,村落人家很少。烧柴,到房后山上去捡;吃水,到屋前河里去挑。想吃山菜,灶坑里生着火以后再到山上采都来得及;要吃鱼,提着桶拿着水瓢,到门前小河里伸手就能舀上来!小鱼每条重半斤左右,大的每条三、五斤甚至十几斤。多数是细鳞鱼、哲罗鱼、虹鳟鱼、重唇鱼、鲤鱼等冷水鱼达几十种之多。大江小河水清见底,鱼群在水中游,能把河底覆盖。鱼如此之多,用瓢将鱼舀上来也就不足为奇了。许多闯关东的人看到这种场面,感到十分惊奇,并把这种奇景广为传说,使关外人也知道
了“瓢舀鱼”的故事,自然对长白山产生神秘感而向往。

随着长白山区人口的增多,瓢舀鱼的现象成为美好的传说。细鳞鱼、哲罗鱼等珍稀品种鱼基本绝迹。近些年,人工养鱼发展起来,鲤鱼数量增多,虹鳟鱼也饲养成功。但是,要想达到以往那种“瓢舀鱼”的状况,是很困难了。

群猪不如孤猪“帅”

有一个故事,流传很广:从前有个国王,临终前把自己的儿子们叫到身边,取来一支箭,让他们折,儿子们很容易就把这支箭折断了。国王又把10支箭捆在一起,让儿子们折断,儿子们用尽全身力气,也没人能折得断。国王趁机说明团结力量大的道理,来教育孩子。这种道理,也适用于动物界、植物界。比如树木,大片的森林,风沙很难侵入,而一棵独树或小片树林,则很容易被风吹倒。再如野兽,成群结队的就比一个二个的气势大、有威力,“好虎架不住一群狼”。但长白山麓的野猪却不是这样。

许多猎人、放山人、采药人、捡蘑菇的人看到这样的场景:当一群野猪与一只老虎相遇时,头猪马上带领众野猪掉头就逃,老虎却像散步似的跟在后边,等到野猪累得精疲力竭时,老虎便下口美餐起来;但是, 当老虎与一只野猪相遇时,情况截然不同,野猪不仅不逃跑,反而将屁股往草丛中一坐,高昂着头,跳着两个撩牙,向老虎迎战。老虎向野猪扑过来,野猪将长嘴巴子一甩,“哧--",便将老虎的肚子用獠牙豁开一道长口子,老虎只得带着重伤逃跑......

猎人狩猎时,也是愿意打群猪,而不愿打孤猪。遭遇一群野猪时,只要瞄准跑在最后边的打即可,其它野猪不会来救援;遇到单个的野猪时,猎人们就不轻易动手,因为野猪会同猎人拼命的。

一群野猪的威力不如一头野猪的威力大,是一桩怪事。但细细想起来,也不奇怪;一群野猪虽然数量多,但“猪心”不齐,各自为政,谁也不想带头同敌人博斗,多也是自搭;一只野猪虽然力单势薄,但敢于拼命,勇于斗争,则可以弱胜强。

通过发生在动物界的“群猪不如孤猪帅”的现象, 是不是值得人们去深思和借鉴

喇蛄倒退比进快

地球上的动物都是往前行进的速度快,往后倒退的速度慢,甚至有些动物还不会倒退。人类--算是高级动物吧,也是往前走快,往后退慢。连人类制造的汽车、火车也跟动物一样,向前行快,往后倒慢。事情总有例外,凡事很难绝对化。长白山腹地大小河流中生活的喇蛄(石蟹),却与众大相径庭:往前爬行时慢慢腾腾、磨磨蹭蹭,跟蜗牛差不多;往后倒退时则判若两人,尾巴一卷,“突、突......”,几乎射箭的速度,眨眼间退到石头底下不见了,实在令人奇怪。

喇蛄不属于两栖类动物,但离开水中短时间内仍旧生存。观望喇蛄生活习性时最有趣的是“蜕盖”,也叫“蜕皮”。每年秋初高梁晒米的季节,江水温和,水清流缓。喇蛄都趴在靠近岸边又浅又平的稳水里,静静地熬过十几天的痛苦的“蜕盖”,过程。原来身上的黑盖整个脱落,在身上又长出一层又软又薄的软盖来,再过 几天才能变得又亮又硬。

麝毛一年变三变

麝,又称香獐子、山驴子、獐、獐麝等等,生活在长白山腹地针阔口十森林中,系鹿科动物,身型较鹿要小,雄麝鼠蹊部有麝香腺,香腺呈囊状,有分泌麝香的功能。

麝香是十分珍稀名贵的药材,具有发汗、利尿、兴奋中枢神经作用,对于昏迷病人、植物人有显著疗效。对脑血栓病人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对脑炎、梅毒、伤寒等病也有疗效。目前已知用麝香配制的成药近300种之多。除药用外,麝香还是高级香水原料。正因为此,麝是千百年来人类猎捕取香的主要对象。

麝在动物世界中也是温夕顷弱小的,它不仅是东北虎等大型动物的主要猎物,也是狼、猞猁、大型山猫等非大型动物的猎物,就连狐狸和雕还时常袭击麝的幼仔。在这种艰难的生活状态下,逼使麝有多种自我保护能力。例如它的毛色,可随季节不同而改变,以适应周围的环境和气候变化。夏季到处是青纱帐,麝的毛色较深重;冬季白雪皑皑,麝的毛色就变浅。

为了安全起见,麝白天一般不到处活动,隐蔽在干燥温暖之地,等清晨和黄昏这两段时间觅食。麝的食物主要是多汁叶嫩的植物,长白山区可供麝进食的植物达80种左右。

麝是珍贵的动物,又是可怜的动物。它从不与人为敌,从不欺负“别兽”,从不惹事生非,但还是难逃被人、兽捕杀的命运。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字,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每年捕杀麝20万头,获取麝香2000公斤。到20世纪末,野生麝已很难发现。

近些年,吉林省加大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颁布了无限期禁猎的法律,收缴猎枪。林业部门还成立了动物保护协会组织,不定期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正在增强,野生动物种群有所回升。一些单位和个人还发展了人工养麝项目。

人工养麝不算复杂,只要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建有安静的圈舍和一定面积的活动场所,配制其爱吃的食物即可。当然还要了解麝的发情、交配等知识,以便繁殖幼仔,扩大养殖数量。

人工养麝既可避免这一物种的灭绝,又可补充人们对麝香需求的不足,一举两得。

泉水冬季不封盖

长白山区的冬季,大雪覆盖、气候寒冷,最低温度可达摄氏零下40℃,大小江河全都结冰封冻,处处“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然而,位于长白山西麓抚松境内的泉水河却是一番不同的风景,不论冬天气候多冷,泉水河依然如同夏季,流水淙淙,在白雪皑皑的世界格外醒目,令人称奇。

泉水河冬季不结冰的历史,起码有几百、几千年,甚至上万年之久。它不是人为所至,而是大自然造就。气温在零下30℃的时候,泉水河的水温竟然是零上10℃左右。更奇的是,不论春夏秋冬,泉水河的温度相差无几,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泉水河冬暖夏凉。

泉水河是个十分美丽的地方。一年四季景色不同各具魅力。春季,千姿百态的野花竞相开放,风情万种的小鸟啁啾鸣唱。真真是鸟语花香;夏季,万树吐绿,各种各样的山野菜和中草药次第破土而出,奉献人类:山芹菜、黄瓜鲜(广东菜)、蕨菜、刺嫩芽、贝母、细莘、天麻、穿龙骨......应有尽有;秋季,千山五色,野果成熟,百宝下山。红松籽、山里红、软枣子(野生猕猴桃)、山葡萄、山核桃......数不胜数;冬季,居高临下,泉水河犹如银海中一条游龙,昼夜不停地奔向远方......

泉水河为什么冬季不结冰?这个谜早已解开:因为它是由十多个露天温泉汇成的河,所以乙多少年来“冬老太太”企图将它封冻,却始终未能如愿。

泉水河的独特风光吸引了许多游人莅临。吉林省泉阳林业局在那里建立了啤酒厂,生产的泉阳泉啤酒知名度很高,著名的张健成为该产品的形象代言人;抚松县泉阳镇在此地建起了矿泉水厂,生产的长白山天然锗矿泉水很受欢迎。

如今,泉水河已由泉阳林业局改建成旅游观光地,成为中外游人向往之处。

成堆山梨都不睬

长白山森林中的山梨,味道清香,甜中微酸,倘若室内有几个山梨,满屋子都是沁人心脾的梨香味儿,是各种各样家梨无法比的。

“七月核桃、八月梨”,每到农历八月,山里人便到深山去采摘山梨。山梨树较高大,而且树枝上长满硬刺儿(这当然是山梨树的自我保护措施),人们爬树时一不小心就会受伤,所以打山梨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有些人不愿意爬树,就等山梨成熟落地后,在地上捡。但是如果遇到地上成堆儿的山梨,却谁也不去捡,甚至不去理睬。这是为什么呢?

先讲一个真实故事。有一个人到山上搞小秋收(秋天人们上山采野果、挖药材统称小秋收),发现草地上有一堆山梨,便抓起一个放进嘴里吃,咬了几口觉得味道不对,不仅没有香甜味儿,还有点儿微微发臭。正在发愣,忽听不远处有响动,循声一望,原采有一只大黑熊正在一棵大梨树上吃梨,吓得他躲在身边的树干后,大气不敢出。过了一会儿,黑熊大概吃饱了,便从树上下来,东瞅瞅、西望望,然后在树下拉起了屎。拉完后,这只黑熊大摇大摆地走了。这个人估计黑熊走远了,才悄没声地走出采,到大梨树下,发现刚才黑熊拉出来的是一堆已经发黑的山梨。这才知道方才自己吃的那个梨也是黑熊拉出来的,不禁一阵恶心。从此他了解到黑熊吃山梨是囫囵个儿吃,囫囵个儿拉。他回村后,把这个发现告诉了乡亲们,一传十,十传百,长白山区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于是人们上山再发现成堆儿而且变黑的山梨,谁也不去理睬它。如果是不了解底细的外地人到长白山发现黑熊拉出来的山梨,说不定会上当呢

阴坡黑熊先出来

黑熊是冬眠动物。但它与蛇类等冬眠动物的冬眠方式有不同之处。蛇类动物冬眠时如同死亡;—般,春暖花开时才苏醒过采。黑熊冬眠时仍然呼吸,饿极之时,便舔掌充饥。

黑熊大多在树洞中冬眠。事先找好树洞,大雪封山之前,进入树洞之中,春季雪化之时冬眠结束,钻出树洞寻觅食物。山分阳坡和阴坡,阳坡由于光照强,积雪融化得快;背阴坡太阳光照射不到,冰雪融化得慢。黑熊有的住在阳坡,有的住在阴坡。按人们的常规思维,既然阳坡的雪先化,那么住在阳坡树洞中的黑熊就应该先爬出树洞。其实不然,人们发现,每当开春之际,阳坡冰雪消融、背阴坡仍旧大雪覆盖的时候,窝居在阴坡树洞里的黑熊便早早钻出来,结束冬眠。而蹲在阳坡树洞里的黑熊,依旧岿然不动,直到阴坡雪也化净,才昏昏沉沉从树洞爬出,堪称一怪。

说怪也不怪,山里人悟出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春天来到之时,住在阴坡树洞的黑熊从洞口望见对面阳坡的雪化了,露出了青草,便以为阴坡的雪也化了,便匆忙钻出树洞,这时虽然发现阴坡仍有雪,也不会再回到树洞,而是奔到阳坡去寻找食物;而住在阳坡树洞的黑熊,估计春天到了,但从树洞口往外一瞅,看见对面山上还是白雪皑皑,以为自己所居之山也是大雪覆盖,所以只好咬牙在树洞中坚持下去,直到阴坡雪化,才拖着疲劳饥饿的身躯爬出树洞,结束了漫长的冬眠(或谓半冬眠)生活。

飞鼠粪尿可治癌

飞鼠也称飞狗子,是长白山区一种小型鼯鼠,体长近20厘米,尾长10几厘米。尾扁呈羽状,背部毛色为褐灰色,腹部灰色。它的活动规律是昼伏夜出。可以在林间“飞行”。所谓飞行,实际就是滑翔。滑翔时四肢平伸展开,尾部充分挺直微翘,动作优美。飞鼠的皮毛有珍贵的利用价值。

飞鼠的粪尿有很高的医疗用途,可以人药。粪粒亦称灵脂米,粪便与尿一起结成的块儿称糖灵脂。经医疗实践证明;飞鼠的粪粒以及粪尿结块儿对结核杆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可缓解平滑肌痉挛、治疗痛经、产后腹痛、跌打损伤疼痛等症。还能增加白细胞数量,对血淤引起的心腹胸肋痛疗效显著。

由于飞鼠的粪尿有上述功效,所以对一些癌症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只是飞鼠的数量越来越少,它们的粪尿就更少,所以收集飞鼠粪尿做为治癌药材非常困难。当然也有解决办法,一是加大保护野生飞鼠的力度,二是开展人工养殖飞鼠项目。

木头沉水不上来

木头可以漂浮水面,这是人人尽知的常识。根据这种特点,先人们用木头做成独木舟,用木板钉制木船,做为水上交通运输工具,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在长白山海拔1700米左右的地带生长一种岳桦树,当地人称为“铁树"和“高山桦”。却与众树不同,不能漂浮水面之上,竟同石头似的,放到水面即 沉入水底,令人称奇。

岳桦树不像白桦那样高大挺拔,但却娴娜多姿, 十分耐看。其木质坚硬,比重大,故尔能深入水中。为什么同一地带的其它树种则没有“沉入水中”的功能, 则不得而知。

由于岳桦树与众不同,自然产生了神话传说,据称跟老罕王之间还有段故事:

那是很多年以前,老罕王年轻时在长白山遭了难,被一白衣少年男子搭救。老罕王登基坐殿以后,到长白山视察,想起了救他的白衣少年男子,遂命随行大臣寻找。白衣少年名叫封华,因到深山老林挖人参不在家,同村的青年白华冒名顶替,被大臣领走受皇赏去了。封华放山归来后,听未婚妻岳华讲了老罕王派大臣来寻找救命恩人、领走白华的事,封华说,八成弄错了,我17岁那年救过一个人叫小罕子,听说当了皇帝。岳华说,白华是村里出名的二流子,准是冒你名领赏去了。不如你去皇宫说明真情,不能让他自占便宜。封华说,我不图受皇赏,倒想去卖山参时顺路看看罕王。

第二天,封华上了路,走了半个月,赶到皇宫门口,对卫兵说要见罕王。卫兵不让进,正争执之时,被已封宫的白华发现,立即命令兵丁将封华打得皮开肉裂,然后赶出城外。封华带伤往回走,走了十几天,看见路边一棵白桦树,勾起了伤心事,觉得无脸见未婚妻岳华,便一头撞在白桦树上死了。尾随身后的两个兵丁就地将封华埋了,然后回城禀报了白华。白华闻讯,十分高兴,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又把岳华抓来,要逼她为妾。岳华从一个好心的兵丁口中得知未婚夫封华被迫害而死的实情,非常悲痛,誓死不做白华之妾。那位好心眼儿的卫兵又帮助岳华逃走。岳华不知走了多少日子,找到了封华的坟,坟头长出一棵大树,浑身爆皮。看到这棵树,岳华好像看到未婚夫被打得皮开肉绽的模样,更加伤心,想撞死在封华坟头的大树跟前。转念一想,是自己让封华去找老罕王,他才遇难的,觉得无脸同未婚夫死在一起,便发疯般往长白山里跑,跑到离天池瀑布不远的地方,摔倒在一个大石 头旁,再也没爬起来。以后这地方长出一片小树,像盆景似的,秀美迷人,人们就叫它“岳桦"。

再说白华冒名受赏的事儿被卫兵泄露出去,犯了欺君之罪,被判处死刑。行刑的官兵把白华押到封华坟前,绑在一棵白桦树上,砍了头。白华的血溅到树身上,从此白桦树干上就一个黑点儿一个黑点儿的了

传说虽然不等于现实,但神奇的东西才有传说故事。像能沉入水底的岳桦树,肯定有特殊的用途,有待人们去研容和开发利用。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