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旅游资讯列表 >> 南宋杭州民俗文化

南宋杭州民俗文化

本文关键字:南宋,民俗,文化,介绍,杭州

我们这里所说的生活文化,主要是指消费文化。赚了钱就要消费,一个城市的消费指数是这个城市生活水准的重要标志之一。当时南宋临安的生活消费水准已经相当不错,这可以从茶楼酒市、饮食菜肴、婚丧嫁娶、四时节令等方面看出来。

一、茶楼酒市

据《梦梁录》“铺席条”所记,南宋时,临安已是“处处有茶坊”。又据《武林旧事》所载,当时具有江南风情特色的茶坊如清乐茶坊、八仙茶坊、珠子茶坊、潘家茶坊、连三茶坊、连二茶坊等都是张挂名人书画,罗列花架,设置奇松异桧等盆景,并雇人敲打响盏歌卖。

水浒传所写的王婆茶坊,其主要根据便是南宋时临安的茶坊。小说写道:王婆茶坊开设在阳谷县紫石街上,单个门面,既不设书场,又不雇茶博士,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料理。这个王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社会关系,能在阳谷县生存下来,恐怕跟她的经营手段有关。她对象西门庆这样有财有势的茶客是竭力巴结的,非但百般奉承,喝茶还让他赊账。而且王婆还干起了与茶坊业务紧密相关的“撮合山”、“马泊六”、“牙婆”等第二职业。据查,最早称媒婆为“撮合山”的是宋元临安的话本小说《西山—窟鬼》中那位在临安桥下的王婆,“是个撮合山,专靠做媒为生。”这是媒婆—王婆的最早原型。当时临安出售的茶汤有梅汤、和合汤、姜茶、松子胡桃泡茶等。

当时临安的饮酒业也是十分发达,酒店林立,酒的销量也很大,酒课的收入成了南宋政府重要的税源之一。其建筑之丰富、设备之精美、装饰之讲究都是空前的。当时用的酒主要是绍兴黄酒,称为山阴甜酒,从浙东运河运来,在南北朝时就已名扬天下。在茶市酒楼经营茶业酒业的人南宋时称为茶博士和酒博士。博士,本来是战国时开始设立的学官。西晋时,也指专精一种技艺的职官为博士。至宋代废除了职官中的博士称谓,却称市井中茶坊、酒肆里送茶端酒的伙计为“茶博士”、“酒博士”。对那些手艺待应人员尊称为博士,这该是当时商业经济发达的一个特征。

二、饮食菜肴

我国的饮食文化,独树一帜,源远流长,驰名中外。南宋都市饮食业的发展与烹饪技术的进步,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南宋政权定都临安(今杭州)达一百四、五十年之久,北方大批人口南下,在落户杭州的流民中有不少厨师与饮食铺席的店主,他们带来北方的烹饪技术,在杭州重操旧业。一百多年间,全国各地的烹饪技术与当地居民的烹饪技术逐渐融合,推动了以杭菜为中心的南宋菜肴的革新。南北交流,风味融合,出现了“南料北烹”的新菜肴体系。因此,仿制与研究南宋风味菜,不仅有利于总结古代劳动人们的烹饪经验,而且对发展今天的饮食业与旅游服务业等均具有现实的意义。

据林正秋先生的《南宋杭州研究论集》记载,1984年秋,杭州八卦楼菜馆年轻有为的经理徐海荣与一级厨师叶杭生、杭州商业技校老师宋宪章等人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开始了南宋风味菜的试烹与研究,并开设了南宋菜风味厅。他们在杭州大学宋史研究室主任徐规教授与杭州师院地方史研究室的专家们指导与大力扶植下,取得了初步的成就。

根据研究所得,南宋菜肴有以下特点:一是烹饪原料,日益多样;二是饮食市场,日趋繁荣;三是烹饪技艺,南北交流;四是名菜佳肴,日益丰富;五是面点糕饼,琳琅满目;六是烹饪著作,不断出现。据宋宪章先生直接向我介绍,他们开发南宋菜肴的方法和途径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根据有关典籍记载进行仿制;二是根据出于两宋时期的物产品名,参照今天传承的制作方法进行仿制;三是根据古代小说描述进行再制再创;四是根据烹饪世家的传人口述技术,进行传授仿制;五是根据宫廷菜谱参照民间传说故事进行试做仿制。以这些办法仿制成功的南宋名菜约有二三十道。著名的有江瑶清羹、鳖蒸羊、蟹酿橙荔枝白腰子等。其中“鳖蒸羊”的烹饪方法作了如下记载:牛、羊、猪古称“三牲”,是皇帝祭祀祖宗或享宴最贵的三种菜肴,时称太牢。千百年来,牛羊猪肉被人们视为贵肴。以梁山泊英雄为题材的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中多次提到“挂羊头卖狗肉”之语,也是宋人普遍喜食羊肉的佐证。当时无论是民间菜馆,还是宴席上羊肉菜肴品类之繁多,不胜枚举。而且在一些重大宴席上,以羊为原料的佳肴,往往成为酒席上桌的第一味。鳖,是江南山村流传的民间补食菜肴,以鲜美著称。两者相配,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佳美,在今天仍不失为名菜。其做法是:

主料:雄塘鳖1只(一斤半左右)、生羊腿肉1斤,火腿5钱。调料:香雪酒、葱、姜、精盐、胡椒粉、冰糖适量。

制料:将鳖洗净后,去内脏,用热水略烫一下,去衣膜、脚爪、洗净血沫;羊腿肉煮熟、折骨,切成骨牌块,姜拍松,葱打结。

烹法:将鳖用香雪酒、精盐抹边,肚膛内塞羊肉块,放在大碗中,甲鱼边上也放羊肉。盖以姜、葱、洋糖末,香雪酒、火腿,略加羊肉原汤,然后上笼蒸透酥烂即可。

特点:鳖与羊二鲜味相互渗透,兼南北水陆之风味。香糯润口,内烂汁浓,营养丰富。

三、婚丧嫁娶

南宋临安的婚丧嫁娶已有很多繁文缛节,讲究礼仪,不得有半点马虎,特别是“新嫁娘坐花轿”便是从南宋时期开始的。相传金兵入侵,靖康之难,小康王赵构从北方逃难来到江南,有一个正在晒谷的村姑救了他。当时康王许诺村姑,有朝一日,重新复位,一定封她为“皇后娘娘”。后来康王登基后特派钦差去寻找这个村姑,却没有找着,康王为了“践约”,特许“浙江女子尽封皇”,所以凡有浙江女子出嫁做新娘一律都是凤冠霞帔坐花轿。婚礼特别隆重、豪华,一直延续下来,人称“十里红妆”,成为浙江各地,特别是浙东地区的独特婚俗。

说到丧葬,南宋时盛行子孙披麻戴孝、设灵堂守孝、“做七”等礼仪。所谓带孝历来是晚辈尽孝的标志。老人逝世,凡儿孙头戴白帽,腰束白腰巾,鞋上钉白布。凡女性,头扎白色头,腰系白腰巾,鞋上钉白布。因为南宋时朱熹的理学已经集大成并受统治者推崇,强调忠孝等价值观,不仅忠孝于生身父母,还忠孝于浩荡的皇恩,并由此及于忠孝社稷国家。在这种理学的熏陶之下,所以南宋时期出现了精忠报国的岳飞和以名节相高、廉耻相尚的文天祥两位英雄,可见南宋时期的忠义观、气节观是培养与造就民族英雄的思想沃土。

四、四时节令

我们习惯上说我国有六大传统节日,也就是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如今它们已变为法定假日,这便给人一种有规律的“节律感”、“时令感”,使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了一种规律和节奏,使人感到人生虽短,但却岁月悠长,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稳定祥和欢乐的定势,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六大传统节日是历代人们群众根据天文、气象、物候三大要素而发现和创造出来的。它们从民间走向宫廷,最终获得全民的认同。古代朝廷的作用就是使这些节日制度化、定型化,从而使节日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隆重热闹。

南宋时期的元宵节本来是一个独立的节日,现在归并到春节里了。元宵节在汉时只有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到了唐末五代时候吴越国王钱镠“纳土归宋”向唐皇出钱又买了两天,所以吴越地区(江、浙一带)元宵过节才有五天,此节到了南宋便更加隆重,朝廷还派官员到都城临安的各个坊巷去视察,还分发灯烛钱。元宵节在杭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一天还往往举行钱王祠“元宵祭”,仪式相当隆重,并且在2007年还恢复了“官祭”。届时钱王祠内外彩旗招展,红灯高挂,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这里特别要介绍杭州的“花朝节”。南宋时期杭州的赏花、花艺特别兴盛,民间把农历的二月十五日定为“花朝节”。这一天,城内居民纷纷赶往郊外或城内名园游赏奇花异木。由于赏花之盛,促进了杭州花市的繁荣。当时最大的花市有官口巷和钱塘门附近两处。城北武林门外以花艺闻名的东西马塍诸圃,“怪松异桧,四时奇花,精巧窠儿,多为龙蟠凤舞,飞禽走兽之状。”这里还摆满千姿百态的盆景,游览者在观赏之余,也可选买几盆回去装点家园。

西湖的“花朝节”起源于“百花生日”,它的形成与发展各种资料记载较多,最早见诸于南宋《梦梁录》“仲春十五日为钱塘花朝节,浙间风俗,以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南宋,宫廷画师夏圭曾作《月今图》,画的内容反映了当时临安民间车载船运各类山石、花卉、盆景聚集于一座名园,供人游览观赏的热闹场面。

如今有人建议,西城广场可作为“西湖花朝节”展示点,认为西湖花朝节是一个地域特色浓郁的节庆活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范的群众基础,加上杭州已经有多个花卉、苗木种植基地成形,以市民高尚的生活情趣为基础,以城西一带密集的居民小区为背景,以西湖四时不断的花卉草木及大批游客为依托。显而易见,恢复与开发西湖花朝节已经水到渠成。杭州旧有花神庙,凡花朝节都要祭花神,在花木上包扎彩色花纸,悬挂红灯,祈求花神保护一年花木繁茂。相传祥符桥为南宋宫廷送四时花木的基地,如果花木不繁茂,当地花农将要受到朝廷的种种惩罚,所以祈求花神保护的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今,南宋古都杭州已打出“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的亮丽品牌,这是由以南宋定都870周年来的发展为基础的,所以这个品牌一经提出便不胫而走,响彻内外。当然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主流文化,南宋都城临安文化仍不失其顽强的生命力,这值得我们今天加以继承和弘扬。



特别推荐